“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九: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实践深化于理论

发布日期:2014-10-29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1629设置

人物简介:

戴小杰,1966年1月出生,199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后在我校攻读渔业资源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2001年至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现从事我校海洋科学学院的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及其双语课程的教学工作,并积极参加各类渔业会议,争取我国渔业权益,为我国渔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研究成果曾荣获多个国家级、市级科技进步奖。

投身海洋第一线,变压力为动力

记得我第一次出海是在1989年7月,在日本海待了一个多月。让我对海洋有了初浅的认识。每个行业都有它的特殊性,海上的生活很艰苦,我是抱着“掌握第一线情况,提高业务能力”的目的出海的。1994年起,我在大西洋待了近三年,期间约一年停靠一次码头,大概持续二十来天;2003年又去了太平洋,半年左右。目前,我累积出海达35个月左右。长期的海上生活,让我对海洋、对人生又了新的感悟: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想到的就是要克服它,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完成任务,尽职做好工作,不能半途而废。

有一次在出海期间,海水淡化装置坏了,船上没有配件,海上维修非常困难,又不能因为它去停靠码头维修耽误行程,结果我们有一两个月无法使用淡水净化系统。船上储存的几吨淡水仅供吃饭、喝水,洗澡、洗脸的水就得能省则省;缺少淡水,我们就只能用海水洗澡。而海水中含盐,身上擦干之后,盐依旧会附着在皮肤上,很不舒服。我们最盼望的就是下雨,一下雨,我们就用帆布去接雨水,也可痛快的洗个澡。长达五六个月的海上生活,带过去的新鲜蔬菜不能储藏,十几天、一个月之内就肯定要吃掉,不然就会烂掉,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能以冷冻菠菜、豌豆、粟米等食品为主,生活还是很艰苦。

初次出海开展研究工作,包括语言能力、实践经验和技术等方面,我都没有经验。船长并不信任作为一个“新手”的我,有时候我也会受到一些委屈。船员们性子都很直,不会给我多大面子,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们会直接说出来,那时我心理上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面对船员们的不信任,我会感到失落,但更多的是给我的激励,督促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掌握并熟悉各方面。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对业务慢慢熟悉并游刃有余了,他们就逐渐开始信任我并委以重任了。

曾经,我对专业英语的需求并不了解,因为不跟人交流就不会觉得英语很重要。当年出海的时候,船上的鱼要卖给外国人就需要用英语交流,需要说明时间、地点等;船需要加油,也要清楚、准确地告诉对方何时、何地、加多少油。如此几番,我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觉得自己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必须要提高。后来参加很多国际会议,就让我更为坚信这一点。会上,国外发言者只会说一遍,不可能重复很多次,要能够读懂他们的意思。英语必须要练上来。为此,我报了很多培训班,猛背词汇、词根、前缀和后缀,同义词、句型用法之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的学习,以后在与外国同行的交流中,英语基本上就没有障碍了。从中,我认识到,当一个人发现自身差距的时候,就要努力去提高、去学习,遇到了困难,就一定要去克服。

鼓励学生出海,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对待研究和教学,我始终坚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实践深化于理论”的观点。我鼓励学生出海,学生出海无论是书本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能得到锻炼。目前,农业部正在加强远洋渔业国家科学观察员管理工作。国际上要求科学观察员要占到每年派出渔船数量的5%比例,即假若有一百条船,我校就要派五名学生出海。前期,我们选拔出了一些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外出实践。初选完成之后便进入到培训阶段,注重要强调安全教育。比如在海上遇到船舱起火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如何使用灭火器?海上逃生有哪些方式方法?直至考出“四小证”(一种上船工作的最基本证书,涉及海上消防、急救、求生、救生工具操作等)。在船上作业,没有安全,一切就都是空的。此外,还要强化海上业务能力学习。学生在海上需要独自面对各种任务,要具备基本鱼类知识,每天都需要详细记录捕捞的地点、数目、长度,还必须清晰地知道哪些是保护动物,这些都要烂熟于心。最后会通过考试、考核的选拔来确定最后上船出海的学生,这一系列过程都需要一丝不苟地去对待。

学生在出海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也会经常找我倾诉。由于从未出过海,一些学生出海到一半就突然说要回来,这时就需要给他们做心理疏导工作。有时学生因为一些小事情在船上和别人发生矛盾,这时就要和他们交流沟通,让他们逐步适应,最终成长起来。我经常鼓励学生,出海是为了去锻炼,是为中国的远洋渔业做贡献。我建议他们与让渔民们打成一片,搞好各方面的关系。最终,同学们都反映,船上的生活、工作快乐了很多,没有了那么大压力。对同学们的表现,我也感到很欣慰。

帮助学生就业是我的目标

学生就业是我教学的目标之一,一直以来我都把它当作核心内容对待,有时间我就会与毕业生交流、沟通。我总是鼓励学生要进入到基层,到企业第一线,在那里能够学到的东西有很多。经常会有学生向我咨询就业问题,我会把一些社会需求的情况告诉他们,也联系过很多企业老总,把他们请到学校来,让毕业生到现场与老总面对面交流。

在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也希望他们把人才作为战略资源。绝大多数的企业希望招进的人才都是有工作经验的,而学校又很难做到。这时,学校就要跟企业一起搭建互通的桥梁,双方都建设一个过渡期和缓冲带。学校方面,要给学生多创造一些锻炼机会。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实践,从而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未来的工作结合到一起,走向社会时才会有竞争力。从事海洋渔业工作,出海是常态。只有有了在海上工作的经验,同学们对这个专业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才能有切身体会。

我们现在的就业工作不仅针对应届毕业生,有些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我们也愿意去帮助他。有一个学生在社会上闯荡了两年,对工作一直不满意。于是他找到我,向我寻求帮助。在我的帮助下,他高兴地去了远洋渔业企业工作。

其实,学生在社会上不只是代表他自己,还关联着他的家庭和学校。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学生都牵动着一个家庭。就业工作解决不好,就会直接关系到学校声誉。我常常对我的学生们说:拼爹,不如拼命。拼命就是自我的努力和追求,每个人都应该靠自强、奋斗来养活自己,要用自己的双脚走向社会。

多年的教学与就业帮扶工作,让我更明确了人才的培养方向,这对我的教学提升也有促进作用。企业需要从事渔业资源研究的人才,我也期望学生能够在这方面就业。很多学生对渔业资源研究存在认知上的误区。他们总认为这个行业工作非常辛苦、可怕,其实这个行业并没有那么可怕。我常鼓励他们出海就是为了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让他们对渔业有个正确的了解。

中国现在是个渔业大国,正向渔业强国迈进。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是为中国渔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是我们的责任。我经常代表学校、农业部参加渔业科学、技术方面的国际会议。从中我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我也衷心希望我所做出的技术工作和人才培养能够对国家有所帮助。 

 

链接: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一:赛艇已融入我的生命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二:把食堂当作自己的家来管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三:全心全意工作比拥有热情更合适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四:科研不仅仅是工作,更是爱好、追求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五:目标:深潜1万米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六:人生第二个春天,阳光依然明媚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七: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打造国贸专业新特色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八:人生犹如燃料电池,不断充能再释放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九: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实践深化于理论

(口述人:戴小杰 整理者:王典)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