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品牌网:上海渔业科技与生产对接

发布日期:2012-03-30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53设置

为加速实施科教兴渔战略,促进水产业科技与生产的进一步结合,提高水产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入户率,促进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上海市近年来十分注重渔业科技与生产对接,让科技人员更接地气、接鱼塘。

上海有科研院所与28家产学研对接基地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以合作促科研,通过对接科研项目努力提升合作单位的科技内涵。如:海洋大学在浦东新区滨海镇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开展了三角帆蚌、对虾免疫添加剂、草鱼种质保种、团头鲂种质保种等科研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申请了农业部上海海洋大学团头鲂遗传育种中心建设项目。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与嘉定区特种水产养殖试验场对接,主要进行长江刀鲚人工繁殖及养殖试验,已初步攻克了刀鲚的亲本培育、催产、鱼苗室内水泥池培育等技术难关。

合作与推广相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速率,促进了渔业增收,这是上海的另一特点。科研院所在与对接单位合作的过程中积极寻求科技成果推广新途径,以合作促转化,通过科研实践努力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促进了渔业增收。如科研院所与松江水产良种场加强了对接合作,进行团头鲂“浦江1 号”养殖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使得团头鲂“浦江1号”的上市时间由3年提早至2年,养殖效益由此提升20%以上。如水科院东海所与光明集团海丰总公司的对接合作,全面提升了光明集团的水产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了水产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益。如华东师范大学对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淡水澳洲龙虾养殖技术的提高和产业的提升。渔机所在对接基础上开展的“池塘生态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促进了水产养殖整体水平的提高。

上海注重合作与培养相结合,促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研院所在与对接单位合作的过程中积极寻求高水平水产科技人才培养新方法,以合作促培养,一方面通过技术交流和培训为对接基地的养殖户进行“短平快”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另一方则是借助对接基地进行水产高级科技人才队伍的储备与培养。如在产学研合作中,指导公司和合作社接受最新水产产业的技术与相关咨讯,开展技术交流和工作商谈,提高了对养殖技术的认识,尤其在养殖生物制剂的使用知识上,消除了养殖户以往的用药误区,明显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同时,科研院所的本科生、硕士生、科研人员到对接基地考察,并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和管理,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实践技能。

自2005年启动新一轮标准化水产养殖场更新改造工作以来,截至2011年12月底,本市共批复立项项目263个,总面积达12.67万亩,总投资11.78亿元,市财政投资达6.04亿元。经过改造的标准化水产养殖场面貌焕然一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养殖和经营模式有了较大改善。

上海水产办负责人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农业部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和“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上海水产科技发展的春天再次来临,将科研成果应用在池塘中,让上海的水产企业茁壮成长,让上海的渔业实现增效增收,让上海的渔民生活幸福。


(来源:中国农业品牌网 2012年3月30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