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锦轩新墅“河中蜈蚣”系无害沙蚕

发布日期:2010-03-18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503设置

(记者:屠仕超、王勤俭)“快来看!上星期开始,我们小区的河里每天一到深夜,就会游动着上百条像蜈蚣一样的怪虫,它们长着几百对足!”昨晚,家住松江区新南路锦轩新墅的读者陈先生致电本报反映。

昼伏夜出“喜阴厌阳”

昨晚11时,记者赶到锦轩新墅,来到小区一条河边。打开手电筒一照,不得了,河中果真有上百条不停扭头摆尾的怪虫。它们宽约1厘米,大的长十几厘米,小的长五六厘米,在河流中上下翻腾,游动的姿势和蛇类很像。据介绍,这条河流通往外河。

陈先生在小区内住了四五年,以前从未见过河里有这样的怪虫。“上周四晚,我沿着河流散步,恰巧看到,当时吓了一大跳。”陈先生说,第二天早晨自己又来到小河边寻觅,但这些怪虫已无影无踪。然而,一到晚上,它们又重新出现,估计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不见踪影,晚上则成千上万地涌出。

河上横跨一座小桥。记者站在桥上,看到桥两侧的河流里,怪虫的数量分布很不均衡,一侧密集一侧稀疏。陈先生猜测,这与它们“厌光”的习性有关,所以桥一侧灯光暗的地方分布密集,另一侧稍亮的地方分布稀疏。果然,拿着手电筒往河里一照,这些怪虫纷纷往河下钻。

鱼被吓得跳出水面

记者拿来网兜伸进河里,怪虫游速不快,因此轻易便被捞上。这些怪虫体软,无脊椎,头小尾短,浑身褐色,两只小眼睛附近长有两根短须,全身像蜈蚣一般有几百对足。抓上岸后,它们迅速扭成一团,蠕动不已。

另有目击者透露,这些怪虫很凶狠,河里的小鱼往往“退避三舍”。有几条小白鲢被它们追得四处逃窜,甚至吓得跳出水面。“不知道这些‘不速之客’会不会破坏河里的生态环境。”有人担忧。

有好事者曾把一条怪虫截为两段。但奇怪的是,被“腰斩”后的怪虫仍能存活,有着像蚯蚓一样的本事。

集中“求偶”持续一周

自从这些怪虫在河里“安营扎寨”后,一连串的疑问使小区居民忧心忡忡:有没有毒?会不会污染河水?会不会伤人?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要不要消灭它们?许多人都没见过此物,咨询见多识广的人,也没得到使人放心的解释。

今天上午,记者就此咨询相关专家,为市民答疑解惑。

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系专家陈立靖教授根据记者的描述和照片初步认定,这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软体动物,学名叫沙蚕,属于环节类动物。沙蚕多分布于淡水江河的下游,以藻类和植物碎屑为食,对人畜及农作物无害。它们生性怕光,白天躲藏在水底,因此不易为人发现。之所以在小区河流里大量出现,是因为春天到了,它们晚上浮上水面交配繁殖,进行集中“求偶”活动,一般这种情况会持续一周左右时间。

上海水产研究所的邵强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认为该种生物极有可能是淡水沙蚕,它对居民生产生活没有影响,还可以做鱼诱饵及虾、家禽的饲料。


(来源:《新民晚报》 2010年3月18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