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聚首澜湄之约 六国青年组团创意交锋

发布日期:2017-01-18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592设置


(记者 程媛媛)昨天,上海海洋大学大三学生叶珍揣着两本沉甸甸的证书登上了南宁飞往上海的航班。在近日结束的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YICMG2017)上,她与同学王建雄、刘宇宸组成的团队获评“最有创意团队奖”,而她与两位缅甸姑娘抽签组成的跨国团队,则凭借着清晰、创新的思路“升级”了别人的方案,一举摘得“最佳跨国团队”称号。在包括叶珍在内的不少参赛选手看来,今年决赛的新环节——“澜湄之源咖啡屋”非常具有挑战性,更重要的是,选手们在来自不同文化思想火花的碰撞中能够产生更具创意、更加多元、更有共识的治理创新方案。

六国9校48名青年组跨国团队

模拟国际工作情境

本次大赛历时四天,由“入围方案评比”、“澜湄之源咖啡屋”和“改进方案评比”三个环节组成。在“入围方案评比”环节,选手们通过主题演讲和X展架展示创意,最终,来自老挝国立大学的项目“旨在改变富营养化的班兰叶种植计划”和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项目“基于GPS及InSAR技术的地震区地表形变检测项目”获评“最有创意团队奖”;广西财经学院的项目“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建立气候减灾联盟的建议”获评“最有价值问题奖”。

此前主办方就曾透露,今年决赛的新环节“澜湄之源咖啡屋”(Mekong Cafe)非常特别,“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模拟一种国际工作情境——到一个不熟悉的国家、与不熟悉的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可能是全新的国际事务”。这意味着来自六国的所有参赛团队都要解散,48名选手重新编组为国际团队,抽签选择作品,进行评估、修改,并以跨国团队为单位,选手轮流与16位专家沟通方案的改进思路。

全新的队友,全新的方案,全英文沟通,给每个参赛学生带来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在重新组成跨国团队后,抽到上海海洋大学项目的三位外国选手面对完全陌生的GPS及InSAR技术有点“懵”,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到叶珍,并向她请教,并结下了一段跨国友谊。

而王建雄所在的跨国团队抽到的项目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建立气候减灾联盟的建议”,他灵机一动,把自己擅长的GPS技术放入新项目,得到了团队成员的认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经过短短二天的磨合,16支跨国团队提交的“升级版”项目中不少令人眼前一亮。

抽取新方案

与专家开展“头脑风暴”式对话

“澜湄之源咖啡屋”还是选手轮流与16位专家沟通方案改进思路的“头脑风暴”环节,为选手与专家的充分对话建立了平台。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大三学生符好抽到的是越南外交学院学生的项目“day for future”,旨在帮助儿童掌握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技能。通过与专家几轮沟通下来,他们意识到项目主题过于宽泛,于是果断做减法,选择“教儿童种树”作为切入口,“我们综合了几位专家的意见,并根据自己擅长的部分进行了分工,比如我是学工商管理的,主要就负责其中资金筹措部分的撰写,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

有意思的是,评委们的意见往往也有差异和分歧,需要选手合理地判断和采用。叶珍所在的跨国团队就遇到了这一问题,他们抽到的项目是“二氧化碳高效吸附剂的运用和气候灾害紧急管理机制”。“中国专家强烈建议我们针对温室效应制定战略,而国外专家则一边倒地建议我们侧重在预算、如何实现贫穷区域政府、企业互利等方面,而我们的最终方案是建议在政府、机构、企业、农民几方之间形成一个互利循环,在给当地贫苦农民制造更多收益、政府收到税收的同时,又能很好地解决二氧化碳温室效应问题”,在叶珍看来,正是较好地结合了各方建议,同时又有创新点,才最终获得了评委青睐。

老挝国立大学选手设计的“旨在改变富营养化的班兰叶种植计划”项目原本是计划建立试点,提高农业创新意识从而推动农业环境管理政策和实践,以期实现净化湄公河水质的目标。而跨国团队对该项目的改进也给了他们较大的启示,老挝国立大学选手Vansyphengthajaim表示,“通过这一环节,我们意识到之前的项目在商业性这一块关注度还远不够,接下来会加强研发推广相关产品”,他还表示将把比赛中学习到的经验带回国,分享给未来要参与这项赛事的选手。

“最佳孵化方案”获孵化基金

创新创业训练营8月亮相

几番交锋,最终,来自越南外交学院的项目“友谊之梯”,来自老挝国立大学的项目“防蒸发型竹筏设计方案”,来自缅甸仰光大学的项目“二氧化碳高效吸附剂的运用和气候灾害紧急管理机制”,以及来自泰国兰实大学的项目“化危机为契机的关键:提高大湄公河次区域防灾减灾意识”获评“最佳孵化方案”,分别获得一万元人民币孵化基金,并将在创业导师团的指导下开展公益实践或创业。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介绍道,本项赛事的基本特点,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国际治理人才培养和多边人文交流三者融为一体。六国高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设计缔造了一个国际工作的情境,让年轻学生懂得澜湄流域的发展实际,体验从澜沧江源头到入海口的多元文化和社会,学会问题导向、创新创造、协同合作。对此,广西财经大学外国语专业大二学生花蕾深有体会,“通过与其他国家选手的沟通,我深深体会到国情和文化的多元化,例如在老挝、越南这些国家,最可怕的灾难是洪水而不是台风,也头一次听说他们建在河边的房子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非常有意思,还有柬埔寨的作息也跟我们非常不同……”

也正因如此,该项赛事也越来越受欢迎,与第一届相比,六国大学生积极性明显提升,初赛规模扩大50%,提案方案质量明显提高。越南河内人文社科大学教授裴青南表示,YICMG是2016年度最受该校学生欢迎的活动。

国际组委会还在闭幕式上宣布,澜湄流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将于今年8月在万里澜湄的源头青海玉树举行。今年夏天,前两届获奖大学生还将带着各自孵化的项目落地玉树,在澜沧江源、母亲河畔,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营”,通过评估的项目还将得到追加投资。

新成立的“澜湄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将追踪这些参赛项目,落实公益和小微创业项目,分享各国青年的创新创业经验,同时发起成立“澜湄青年创新创业基金”,为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第三届赛事将于2018年2月举行,主题为“旅游与其它绿色产业的发展”。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2017年1月17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