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报:在渔业一线行走的大学课堂

发布日期:2018-09-18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89设置

——记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  

(蔡霞)每到暑假,对于上海海洋大学的教授博士服务团来说,这正是“行走的课堂”开课的好时机。这支由教授、副教授、研究生等组成的队伍,分为8支小分队,冒着酷暑,利用暑假,足迹遍布上海、浙江、江苏、云南、广东、福建等地。通过对当地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生态环境保护等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产业发展,开设各类专家讲座,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教授博士服务团已在全国“行走”十四年

以“将科技成果服务社会”为使命的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今年并不是第一次“行走”。早在2005年前,上海海洋大学的党员教师们就开始合计如何将科技成果服务社会。以已故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首席专家、全国河蟹功勋教授王武为首,10个教授、博士组成了第一期“教授博士服务团”,赴全国渔业科技示范县江苏高淳渔区,开展以河蟹养殖为主体的技术服务,双方还签订长期科技合作意向书。

这一“服务”就已是第14个年头。服务团的成员每一年都在增加,他们利用假期,奔赴祖国的各地。仅2005-2011年,教授博士科技服务团就累计组织教授、博士450人次参加科技服务,举办培训班123期,培训农民9145人次。长三角、珠三角、云南、新疆、宁夏、辽宁……服务团已逐步实现长效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服务专业面已从水产养殖技术延伸到食品安全和渔业经营管理;服务范围也从中东部扩大到中西部地区。都留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也得到了当地主管部门和渔民们的肯定。

田间把脉开出良方

“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来给我们实地诊断,这下心里就有底了,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广东汕头莲美村渔区的养殖户一边听着讲解,一边露出了笑容。

广东汕头是我国南美白对虾和牛蛙等养殖品种的重要基地,有着与众不同的养殖模式。针对以上品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调控、病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第七分团为他们带去了科学的养殖技术。

七月的广东,正是炎热的季节。走进养殖基地,专家仔细查看了基地的种苗、水温、光照等情况,并详细询问养殖户的管理情况。经过对五六个养殖基地的观察分析以及和农户的交谈了解,专家查明了“病因”,并开出了“药方”。

开在江河湖海上的“公开课”

针对养殖户需要的是可应用在养殖上的知识和技术,科技服务团还为他们就地开设了讲座。“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事例,同时结合当地的生产实践,提醒养殖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上海海洋大学胡鲲教授说。

在提出“退渔还水”政策后的奉贤,水产养殖从业者正热烈盼望着科技人员的到来。“国家出台了新的环保政策,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但我们养殖户,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办。”针对这一情况,科技服务团成员戴习林教授作为上海市对虾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针对奉贤的实际情况,对养殖方式、新技术、新品种等提出相应建议,尤其是在养殖模式、苗种质量、养殖水处理和病害防治方面与养殖户进行了交流。

在福州长乐区的鳗鲡养殖场,服务团了解并察看了鳗鲡养殖情况。针对鳗鲡养殖现状,服务团对疾病治疗和尾水处理等提出了相应建议。

党建+科技服务的新模式

今年8月底,上海海洋大学科技服务团前往云南省德宏州农业局提供技术服务。此次科技服务是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与青浦区水产系统党建共建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党建+科技服务的一次新尝试。

而位于陕西省中北部的黄龙县,是一个靠传统农业安身立命的小城。2012年11月,通过上海市委组织部“牵线搭桥”,把上海海洋大学的大闸蟹养殖项目推介到了黄龙。

在引进大闸蟹之前,黄龙的百姓靠种植玉米、养鸡鸭为生,不仅致富无门,连脱贫也是老大难。2013年,上海海洋大学的教授正在研究把大闸蟹引入内陆的课题,恰巧遇上了积极寻求旅游突破发展的黄龙县县委书记任高飞,双方一拍即合。当年,经过专家教授的实地考察,黄龙依靠水源丰富、气候适宜成为了“蟹宝宝”的新家。

2015年年初,黄龙县政府副县长黄利荣带领部分乡镇和部门的负责人,组团前往上海海洋大学进行为期四天的实地考察学习,签订了关于发展大闸蟹养殖项目的水产养殖科技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上海海洋大学在蟹苗供应、技术支持和项目扶持等方面提供专家支援和技术服务,并逐步将黄龙县发展为其校外大闸蟹养殖的教学实验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

2017年11月22日,黄龙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利荣率考察团一行10人赴上海海洋大学商谈党建联建签约事宜并举行了签约仪式。上海海洋大学正在集中优势科技资源,扎实为黄龙一产乃至三产做有力的支撑与服务,形成黄龙河蟹生态养殖模式,打造黄龙特色的‘肤施龙蟹’新品牌,帮助黄龙发展生态养殖,实现经济与生态双丰收。

(来源:《中国渔业报》,2018年9月17日第2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