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十四:从我当老师的第一天开始,就肩负重任

发布日期:2014-12-26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452设置

个人简介:

赫爽,出生于1980年10月,200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毕业于辽宁科技大学,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2006年9月来到我校爱恩学院工作,是负责市场营销专业青年教师之一。承担四门课的教学,平均每学期课堂教学时数达200多学时。其中三门课是澳方的全英文教学。90%以上的学生认为其教学内容较丰富生动,师生互动沟通多,教学效果优良。

点击查看原图

走国际化教学之路

我本科在辽宁科技大学读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吉林大学读法律专业。从小非常喜欢英语,大学四年,我觉得英语专业工具更强,考研时我就跨领域选择了法律专业。2006年爱恩学院招聘教师,招聘要求与我的教育背景非常契合。我的简历被发往澳方塔斯马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塔大),审核通过后接受了电话面试,顺利成为了一名教师。

考虑到我的专业优势及授课能力,刚开始我承担的是澳洲商法课教学,同时讲授大学英语。其后,我被派往塔大接受了3个月的商科课程培训,学习澳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回国后我又开始讲授组织行为学、商务管理等管理学课程。我主讲的澳洲商法课有很多的术语,学生不是很理解,于是通常会在案例分析部分给予同学中文帮助。包括小课(Tutorial)部分,有时候塔大给的材料并不一定契合大课教的内容,所以也需要去做调整。此外还有作业批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比如一份1500字的作业,规定批改时间为20分钟。我一个学期要教400个学生,批改作业会占用大量工作甚至是休息时间。批改作业时也会给予评语,并在大课上进行分析给出建议。尽管如此,教授澳方课程还是很轻松的。因为它的课程设计合理,理论和实践结合,趣味性强,深受老师和同学青睐。

沟通创造和谐

在爱恩学院,专业课老师每学期都会和英语老师进行教学交流。我们和塔大的协调员有三种沟通方式,一般通过邮件进行沟通交流。其次,澳方每学期初也会被派老师到学院对中方教师和同学进行面对面的导向教育,主要就以往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和个别问题进行交流。针对老师还会有职业培训,包括如何将45分钟的大课讲得更生动。再就是每学期初,通过电话会议的形式,就教学等问题提供即时的解决方案。

课堂上,我一直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增加阅读量。教学的初衷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希望同学能够理解并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或者是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得更好。

虽然学院有自己的咖啡厅供学生和老师沟通交流,但是日常工作还是很繁重的,几乎没有欣赏校园风景的时间。繁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件好事,比如为了完成作业大量搜集资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发现更多角度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但如果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下载题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背诵的是不值得的。

课下,我常和学生用微信交流,希望通过这个途径知道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生活现状,拉近彼此的距离。我觉得社交平台带来的好处更多,它使远距离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为师,累并快乐着

2011年我意外受伤骨折,医生告知说,因为是大腿骨骨折半年不能下床。当时我正独自承担《组织行为学》教学任务,就想如果我去休养谁来上这门课,因为找到代课老师就已经给其他老师增加了工作量,我认为作业和期末试卷的批改是我应当完成的工作,不能因为受伤就觉得辛苦。尽管医生嘱咐我最好平躺静养,可是我还是要坐着批作业,于是就批改一段时间休息一下,尽量坚持。家人也理解并支持我,他们把大量的作业从学校运回家,等我批改完之后再送还。就这样,我坚持批改完所有的作业和考卷。现在回想,我自己也觉得能坚持下还是不容易的。但我知道,从当老师的第一天开始,就肩负重任。

以前家住宝山,学校班车起点离家很远,我每天早晨5点左右就要起床,晚上大概7点半到家,这种状况从工作开始一直持续了7年。每天早出晚归,还要照顾孩子,确实挺辛苦的。自从搬到学校附近后,情况改善了很多,能够很好地兼顾工作和家庭。其实,我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和自己孩子相处的时间多得多。小孩2、3岁之前都不和我亲近,因为我到家太晚。为了保证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我回家就吃饭洗漱然后入睡,根本没有时间陪伴或者说照看他,周末有时因为批改作业也没时间,那时我的心理落差还是很大的。不过出于对工作的责任心,所以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我觉得做老师最大的乐趣在于成就感,比如自己的学生取得了一些成绩之后,作为老师是很欣慰的。好像一名演员在舞台上呈现了一场完美的演出,就会觉得非常满足。有些同学毕业后也会发来邮件,感谢老师四年的教诲;出国留学的同学也会发来贺卡,,这些都带给我很大的快乐。正如《组织行为学》中讲到的,工作是有自主性的,每一项工作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安排的。所以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链接: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一:赛艇已融入我的生命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二:把食堂当作自己的家来管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三:全心全意工作比拥有热情更合适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四:科研不仅仅是工作,更是爱好、追求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五:目标:深潜1万米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六:人生第二个春天,阳光依然明媚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七: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打造国贸专业新特色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八:人生犹如燃料电池,不断充能再释放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九: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实践深化于理论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十:我的科创观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十一:让思维的火花燃出美丽的火焰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十二:有所追求是我的理想

“身边的模范”系列报道之十三:爱岗奉献,用心呵护师生健康

 

(口述人:赫爽 整理者:王姿千)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