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大洋”远洋渔业三十年回忆系列之四:服务中水 发展东非过洋性渔业

发布日期:2015-06-12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3978设置

林文平

人物简介:林文平,(1963.10—),中共党员,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1985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海洋捕捞专业。1985年毕业留校于渔业工程系航海教研室任教,1992年开始中国水产总公司海外代表处长期工作,曾在也门、阿曼、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国工作,坚守远洋渔业一线岗位。2011年7月3日回国,现任职上海海洋大学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建设和管理办公室。  

回顾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的三十年历史,我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远洋渔业初期,我校在捕捞技术方面对远洋渔业的支撑是有目共睹的。后来,我校持续选派了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投入到远洋渔业生产第一线。无论在船上、还是在管理岗位上,我校师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中国水产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水)很多领导干部、技术和管理人员毕业于我校。而今,学校对远洋渔业的影响已经不限于这些,学校在远洋渔业方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新装备研发、渔情预报等方面与远洋渔业企业密切合作,为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校与中水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在中水内部,把远洋渔业合作项目习惯上划分为西非项目和东非项目。中水也门代表处于1993年5月25日正式建点,标志着中水东非项目正式启动,东非过洋性渔业也正式拉开序幕。

随着合作的环境和资源不断发生变化,中水对东非过洋性渔业合作项目不断做出调整,相继成立也门代表处、阿曼代表处、印度代表处、迪拜代表处、巴基斯坦代表处、缅甸代表处、马达加斯加代表处、莫桑比克代表处。巴基斯坦代表处、迪拜代表处和印度代表处已经撤点,目前中水东非项目包括也门、阿曼、缅甸、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5个项目。

也门项目:几番曲折谋发展

也门西临红海,南濒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扼地中海与印度洋之交通要冲,渔业资源丰富。也门海域主要经济鱼类有乌贼、带鱼、金线鱼、蛇鲻、魣、银牙、条纹鸡笼鲳、高体四长棘鲷、双带棘鲷、平鲷、杜氏枪乌贼等。

中水驻也门代表处于1993年5月25日正式建点,主要与FICO公司、YFCO公司合作,这两家均为也门政府与私人参股的地方渔业公司。截止1994年1月,也门项目有7艘底拖网渔船。同年5月4日,也门爆发南北内战,项目终止。

1995年3月,也门渔业部长在北京同中水公司签订双边政府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精神,中水再次派出6艘底拖网渔船直接与渔业部合作。1998年2月,中水以农业部的名义邀请也门渔业部长访华,在北京也门渔业部与中国农业部签订了《中国政府和也门政府渔业合作协定》、《中国农业部和也门渔业部合作议定书》。与中水签订了《也门渔业部和中水远洋公司谅解备忘录》、《谅解备忘录》,并达成将原合作6艘底拖网渔船船增加到16艘的意向。

2003年5月,也门政府换届,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工业捕鱼船的政策,中水船队和他国船队被迫撤离也门。

2004年1月,中水决定在也门成立合资公司继续在也门的渔业合作。中水于2005年10月在也门工贸部注册成立阿拉伯海渔业贸易有限公司(外文简称:AFTC)。中水驻也门代表处是中水在也门投资的代理人,负责合资公司的生产经营及管理,创造效益和回收投资。合资公司经营范围是从事海洋捕捞生产,经营水产品收购加工、运输、销售和进出口等业务。 

2006年4月,尼士顿冷库加工厂正式破土动工,于2007年5月正式完工,并于同年7月投产。至今,也门项目以合资公司的模式运营,效益良好。也门项目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凸显中水人在环境和资源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求生存和谋发展的坚定信念。

阿曼项目:政策受限合资运营

阿曼苏丹国是阿拉伯半岛上第三大国家,海岸线长1700公里,渔业资源丰富。阿曼海域有鱼类和甲壳类超过150个种类,主要海洋捕捞品种有:金枪鱼、沙丁鱼、竹筴鱼、墨鱼、裸颊鲷、石斑鱼、鮸鱼、鲨鱼、鲷科、鯵科、鲅鱼、带鱼等。

阿曼项目成立于1995年,以合作方式在当地开展渔业合作,后因渔业法规严苛撤点。2004年1月,中水阿曼底拖网捕捞项目重新启动,逐步扩大到10艘底拖网船的规模,取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为规避渔业政策变化、渔场资源衰退、柴油价格上涨等经营风险,中水决定与当地合作伙伴阿曼海湾国际渔业公司合作,在阿曼成立了亚西亚渔业责任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立水产品加工厂及其收购、加工、销售的生产经营体系。在首都马斯科特拥有一座符合欧盟标准的水产品加工厂,在距马斯喀特市以南700公里的主要渔场中心位置附近的拉斯马德拉卡建立一座小型的水产品加工厂。

2009年1月1日,亚西亚渔业责任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2011年5月,阿曼政府渔业政策发生变化,在阿曼海域的工业捕鱼船全部停产,中水拖网船队也做出了转移渔场的决定。目前阿曼项目以合资公司的方式运营,效益良好。 

缅甸项目:布点拓面多管齐下

缅甸位于亚洲中南半岛,北部与中国相邻,是中南半岛面积最大的国家。缅甸沿海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海洋渔业资源富饶,海域鱼类品种繁多。

缅甸的海洋渔场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北部孟加拉湾的若开邦,海底坡度较大,地势陡峭,水深流急,加上来自河流的养份,是进行围网、流刺网、钓等作业的良好渔场;伊洛瓦底江入海处的三角洲一带渔业也较发达,尤其是流网和围网渔业,近些年单拖作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南部海岸,水深不超过90米,有风浪时海水的上层和底层迅速交汇,底层的养份能很快补充到海面上来,再加上陆地上大量的营养物质顺流而下,成就了缅甸产量最高的渔场,这里大多是小灯围、流刺网和潜水捕捞作业。

1999年4月,中水在缅甸建点。以合作方式开展渔业项目,目前有生产船和工作船19艘。主要捕捞品种为鲳鱼、带鱼、黄姑等硬体鱼,及贵妃蟹、虾等。    

马达加斯加项目:“走出去”战略企业样板

马达加斯加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沿海以及河流、湖泊盛产各类鱼虾、海参、螃蟹等。目前,每年实际捕捞量为12万吨,其中,鱼10万吨,虾15000吨,螃蟹1750吨。此外,在其拥有的专属经济区,每年可捕捞金枪鱼约52000吨。

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海域是世界著名的虾场,很早就实施严格的入渔制度,高品质、无污染的野生虾资源较好,二十多年来中水公司一直期望入渔该地区,但始终未能成功。

2009年7月,中水以股权并购方式整体收购了全球享有盛誉的日本马鲁哈集团旗下因亏损濒临倒闭的马达加斯加渔业公司日本马鲁哈马达项目,8月1日管理权交接。此次并购具有一定的行业战略意义,打破了日本人、法国人多年来对这一海域的垄断,使中国企业拥有了开发利用马国丰富的海洋资源的权利,同时公司作为中水在东非发展的战略桥头堡,使中国远洋渔业企业在东非的战略性扩张成为可能。 

2013年初,马达加斯加项目被大使馆作为“走出去”境外优秀企业推荐给外交部,为31家在马经营的中资企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莫桑比克项目:股权交易开拓渔场

莫桑比克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年捕捞量可达20-30万吨,盛产石斑鱼、龙虾、大虾及软体鱼等优质鱼类。但是,由于本国渔业捕捞设施十分落后,多采用手工近海捕捞,产量一直徘徊在11-12万吨之间。

2011年10月18日,中水和阿玛苏阿集团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共同签署了《莫桑比克项目股权转让及债权转让协议》,达成了莫桑比克项目初步交易。

莫桑比克合作项目是中水继马达加斯加项目后在东非地区的第二个并购项目。公司分三年投资收购西班牙阿玛苏阿集团拥有的莫桑比克克鲁斯达摩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及债权。莫公司注册地在莫桑比克克利马内市,主要经营海产品捕捞、加工、销售(进出口)。  完成并购后,中水除增加10艘设计合理、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较高、实用性良好的拖虾渔船外,还取得1000吨浅水虾、500吨深水虾和2000吨鱼的长期配额。同时获得先进的深水虾捕捞技术,由此带动公司捕捞技术的创新发展,与马达加斯加项目形成呼应,发挥协同效应,降低运营成本,增加高端虾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销售的议价能力。 

巴基斯坦、迪拜和印度项目尽管已经撤点,但在东非过洋性渔业发展过程中阶段性地发挥过重要作用,为东非过洋性渔业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是东非过洋性渔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远洋渔业人搏浪天涯

我长期在中国水产总公司海外代表处从事管理工作,管理过生产船队和水产品冷冻加工厂。国外代表处的管理模式不同于国内,人员少,任务重,经营目标明确。五、六个管理人员需要负责近300人、十几条船,年处理捕捞量达1万多吨。代表处不仅要负责与当地渔业管理部门和部落的协调工作、处理突发事件;组织好船队、加工厂的生产与渔获物发运工作,还有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中水海外代表处大都处于艰苦地区,环境恶劣,后勤保障困难,设备、物资采购相当麻烦。代表处的工作人员有分工但大量工作需要协作完成,工作强度大效率高,可以说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非常辛苦。 

身处异乡思乡之情更是磨人。在互联网发达的现在还好,上世纪90年代与家人、亲友联络主要靠写信。一封家书,要等很久才能收到回信,等待的过程更是又期待又磨人。

从事远洋渔业的人,吃了很多苦,但也从中得到了锻炼。从事远洋渔业的人,对这个专业的感情是慢慢培养起来的。虽然专业艰苦,但是我们也有别人所没有的经历。每一个从事远洋渔业人工作的人员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对任何困难无所畏惧。

 

链接:  

“闯荡大洋”远洋渔业三十年回忆系列之三:开创远洋鱿钓渔业

“闯荡大洋”远洋渔业三十年回忆系列之二:首赴西非 十三名师生勇当“开路先锋”

“闯荡大洋”远洋渔业三十年回忆系列之一:发展远洋渔业 可持续利用远洋渔业资源  

  

 

 

(撰稿:校记者团 张文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