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之四十六(邰庆燕):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担当

发布日期:2019-12-09 责任编辑:蔡霞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1397设置

2018年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来讲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 5 月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和 2018 年 10 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中都着重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新时代强化高校教师在课程育人中的主体担当是在党提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的精神引领下,结合高校教学实际对育人目标的实现做出的及时回应,也是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基本教育问题的积极探索。落实、细化到教师身上,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主动挖掘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德育资源,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自觉打造学生获得感强、真心喜爱的课堂。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学生成人成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生个人、教师、家长、社会环境等,但其中教师作用的发挥优为关键。新时代高校教师在课程育人中的主体担当主要是强调教师在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应当担负的主体责任,课程育人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高校办学核心点而展开,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担负起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增加时 代 底 蕴,切 实提升课堂质量,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校教育发展道路。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各个专业的教师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高校培养的不仅是在某个专业领域技艺高超、技术娴熟的人,更是要培养符合社会基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人,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要求具体化。过去一直有错误观点认为,育人是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其他专业课程只是进行相应专业知识的传授,将教书与育人二者割裂开来。或者即使在观念上清楚教书、育人是不可分离、相互统一的,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会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忽视育人目标的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在课程育人中的主体担当表明教师自觉将育人目标纳入自己的教学体系,自觉将树人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成人和成才方面获得共向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 而 进、因 势 而 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样,在新时代要想办好我国一流大学,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一流学生,教师也要积极因事、因时、因势做出调整与改变,勇 于 创 新 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对学科的整体把握中渗透正确的价值观意蕴,激发学生情感带入的积极性和价值上的自我发展。

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育人工作,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对教师主体责任的时代要求,突出教师在育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方能精准施策,从根本上改善教育效果。教师的主体责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涉及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目标的合理性、教育方法的科学性等内容,要体现新时代的新则主要聚焦在三个层面,即构建有立场、有“问题”、有温度的教学课堂,让教学活动成为回应学生期待的现实载体。

构建有立场的教学课堂,让教学活动成为引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载体。虽然课堂是为了传授知识而组织的教学活动,但却不是单纯为了传授而传授,课堂不能脱离社会,也不能脱离政治方向,离开政治范围谈纯理论不具有现实性。

构建有“问题”的教学课堂,让教学活动成为满足学生实际诉求的载体一个高质量的课堂,往往是师生基于情感互动而建立起来的满足彼此需要的课堂,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互相成就的,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学生通过教师的传授、教育来获得更好的成长,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主体担当不再是教师单向的、自发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应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教学,且积极回应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的课程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获得感。

构建有温度的教学课堂,让教学活动成为联结师生平等互动的载体高校教师履行课程育人的主体责任,就要把教师的个人职业素养纳入评价体系当中。教师职业面对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因此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入自己的情感,以情化人。教师职业是培养社会未来接班人的职业,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未来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与专业素养,无论是出于职业要求还是教师个人的情感职责,教师都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情洋溢,倾情投入,加强人文关怀,关注学生成人成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投入与专注,进而吸引学生自觉主动的加入教学过程当中。只有学生的自觉加入,课堂才会有师生之间温情的交流与互动。

总之,新时代高校教师强化在课程育人中的主体担当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担当,提高责任意识,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需求和个性化选择,不断增强课程育人的时代感、亲和力和时效性。

(撰稿:邰庆燕)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