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系列报道之六:师生同心 与党同行

发布日期:2020-10-09 责任编辑:蔡霞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769设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高校关工委汇聚了一大批学校离退休的老领导、老教授等老同志,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组织管理和教育经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必须看到,时代发展、环境变化和年龄差距所导致的“代际差异”使得关工委在关心和教育下一代的过程中存在“认识浅”“联系少”“互动难”等不适应,甚至障碍。如何跨越差异,将智力和经验优势转化为育人工作的效能,上海海洋大学从2017年起,依托易班平台创新设计了“师生同心 与党同行”关工委“同心圆”网络育人项目,将社交网络与关工委育人的传统优势相结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方面探索并实践了特色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以易班网为平台载体,以“社群平台”跨越“年龄代沟”,让师生距离“变细”,在网络互联中增强教育的亲和力;以“导向归纳”实现“精准滴灌”,让宏大叙事“变小”,在答疑解惑中提升育人针对性;以“跨界融合”强化“体验指引”,让空乏说教“变实”,在线上线下融合中增强育人吸引力,创新运用网络这一最大的变量来破解关工委育人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提升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在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通过个体关系建构、交流互动再造以及资源供给设计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从推动关工委的传统优势与互联网相融合,建立起满足需要的有成效的育人模式。

以“社群平台”跨越“年龄代沟”——打造“亦师亦友”的平台,让师生距离“变细”,在网络互联中增强教育的亲和力。针对关工委老教师与学生联系比较困难以及网络工具使用习惯匹配的问题,学生管理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全天候、全时空关联的优势,设计了“一慢一快”的网络交流方式,即一方面借助易班通过构建社群将关工委老教师和学生纳入特定的网络群组,建立关工委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网络家园,里面有丰富的网络应用,不仅可以发帖交流,而且可以分享学习资料,而且还可以将交流的内容固化下来,师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互动交流和浏览学习。易班界面见图1。另一方面,借助微信建立关工委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的桥梁,作为易班同心圆平台交流的一种补充,既可以让关工委老教师对易班有个适应的过程,同时也满足双方及时性和时效性要求比较高的沟通交流的需要。

易班“同心圆”网络社群界面 

以“导向归纳”实现“精准滴灌”——打造答疑解惑的平台,让宏大叙事“变小”,在答疑解惑中提升育人针对性。通过关系构建让关工委老教师拉近了与青年学生的距离,但如何与青年学生交流则需要建立适合双方实际的沟通机制。一是交流的内容,虽然对关工委老教师而言,自身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但并不是一股脑地向学生灌输,而应找准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二是交流的方式,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因此在对话中应避免单纯说教,更应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因此,采取“导向归纳”的方式了解、分析和归纳出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并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分类梳理和“标签化”处理,再通过建立问题分发和解答推送机制,实现针对性的答疑解惑。

以“跨界融合”强化“体验指引”——打造寓教于乐的平台,让空泛说教“变实”,在线上线下融合中增强育人效果。网络对话之所以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不仅在于它所处的网络空间是自由和开放的,让人感觉宽松和自在,更重要的是网络对话处处洋溢着鲜活、富有情趣的文化气息,而这也正是网络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在交流中,不仅是文字对文字,更融入了网络特有的富媒体,将声音、视频等多媒体融合起来,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将对话和网络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学生传承优良文化传统,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

目前易班“同心圆”项目已经成为学校关工委的一个品牌特色项目,2017年开展以来曾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年度课题成果一等奖、2019年上海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一等奖、2019年全国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三等奖等荣誉。

项目得到了市教委和学校领导的关心重视。学校领导多次召集有关负责同志对项目进行讨论和研究,将项目命名为“同心圆”,寓意“与党同心 师生同行”。2017年5月23日,为全面落实全国、上海市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探索我校关工委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推进工作载体创新,学校启动了基于易班的关工委“同心圆”网络育人平台项目。校党委和市教育关工委的有关领导都出席了启动仪式。市教育关工委对我校关工委工作和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关工委育人工作的创新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希望。这也标志着学校在“互联网+关工委”方面开始了全新的探索实践。

教委和学校的领导出席“同心圆”易班平台正式启动仪式 

按照要求,校易班发展中心指导校易班工作站成立了技术服务团队,包括平台建设组、内容编辑组、对外联络与服务组。其中易班“同心圆”机构群设计了专门的logo标志,进一步凸显“大手牵小手,与党同心、师生同行”的寓意。易班社群上围绕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以及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等主题发布话题近150个,浏览量将近5万。同时为了帮助关工委老教师更好地融入网络、与学生交流,校易班工作站安排工作站的E工程师组成服务团队,与关工委老教师建立“一对一”的服务关系,帮助他们注册和加入易班网络社交平台,构建起与学生相同身份属性的网络关系。 

易班的话题列表

虽然关工委老教师与青年学生都已经成为易班网群中的一员,但彼此之间尚缺乏了解和认识。因此,学校将“同心圆”易班平台在新生易班主题活动中大力推介和宣传,精心设计了“一盏明灯,‘易’路向前”的易班快搭,设置了“老教师帮帮团答疑解惑”功能板块,引导学生结合党的十九大以及105年校庆,围绕个人对社会的认识、对校园学习生活的感悟与关工委老教师交流,吸引5247人次关注,2300多人的独立访客,共提出了900多个各类问题。工作站的网络骨干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按照“认识社会”、“人生思考”、“学业指南”、“校园生活”和“海大百年”等五个方面进行问题分类归纳,并根据关工委老教师的个人专业擅长分批进行问题推送,这些问题很快得到了关工委老教师的精心解答,相关内容也在易班群组中进行了跟帖答复,并且对答复的形式进行了设计。 


精心设计的问题归纳导向和精准答复截图

 

关工委同志与青年学生开展读懂中国交流活动

 

关工委易班同心圆平台发布“读懂中国之纪念改革开放”主题活动网页

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创新设计活动内容。比如在易班互动交流中,易班设计了吉祥物“圆圆”,一个充满智慧、可敬可爱的长者形象一下子拉进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不仅仅是线上交流,线下也安排了主题交流和讨论。2018年6月,召开“读懂中国——老教授与大学生学习交流会”,交流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6月,又举办了“读懂中国”易班同心圆大学生座谈会,共同交流易班同心圆活动体会,并对网上征集的中美贸易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述、就业与提升就业力等六个问题进行互动。过去一直是在网上交流的师生走到了线下,开始了面对面的对话。虽然还有点紧张,但关工委老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让在场的青年学生轻松了不少,老教师围绕青年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进行了理论的阐述,而且还结合个人的经历和认识举例说明,将原本抽象的问题一下变得生动和丰富,参加会议的同学会后纷纷感叹“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供稿:党委组织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