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我校85届淡水渔业专业校友钱辉仁
钱辉仁,1964年9月生,上海人。1981年9月就考入上海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系淡水渔业专业,1985年7月毕业,分配至上海技术师范学院生物系担任教学工作。1995年10月辞去公职,到新加坡进修、工作。1997年回国创业,现为上海蓝海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上海景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怀着激动、兴奋和莽撞的心,踏入了上海水产学院(现上海海洋大学),开始我新的人生旅途,走上了一生的水产事业。
温馨师生情 母校最回忆
我是81级的,说起当时大学升学考试,真的是非常之难。我们这一代人能到大学深造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当时的升学率只有4~5%,而且当时供我们选择的大学比较少。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大部分人基本上抱着“能考上大学就心满意足了”的心态。当然也有一定的选择性,说实在的,我只是着眼于自己的分数,选择一个被录取的可能性较大的学校,同是我选择了一个比较冷门专业——水产养殖,冷门其实并不代表什么,行行出状元嘛!我觉得以我的预计高考分数,报这个专业比较容易被录取,我是当时唯一一个第一志愿录取水产养殖系的。尽管我第一志愿报考上海水产学院,但对其了解甚少,但进校后才发现我们学校的水产养殖专业在国内是非常强大的。
当时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在大二、大三会被安排实习,对我们来说,大学里面实习是最难忘的一件事,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学习环节。我总共参加了三次实习。第一次实习是最让人兴奋的,感触非常之深。当时我们去了苏州的东山,是一次水生生物实习。我们在太湖里抓鱼抓虾,采集标本,不亦乐乎!第二次我们去了无锡,成天泡在鱼塘里摸鱼打针,做鱼的繁殖。我是比较好动的,所以我一去就乐意下塘,学习家鱼繁殖。第三次我们去了千岛湖,在船上生活了45天,学习大水面捕捞,与老师、渔民同住同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实习给我的感受是十分深刻的,学到的知识也是受益终生的。
“实践诚可贵,师生情更高。”我们的实习带教老教师在国内都是非常有名的,也非常敬业,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们由衷的敬爱。实习期间,我们同老师一起生活,走的很近,他们完全没有架子,一起下鱼塘,一起干活。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抓鱼,怎么认鱼,如何判断鱼的性腺发育程度,比如在鱼繁殖的时候如何给鱼打针。我们刚接触的时候都非常兴奋,觉得挺神奇的,鱼也要打针!老师们耐心的讲解和教诲,使得我们有了非常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对老师印象最深的也都是在实习中建立的一些感情。我们到现在仍旧经常和老教授联系,感情一直非常好。
面对现实 创业成就事业
1985年毕业之后,我的人生新旅程就这样开始了。我被分配到上海技术师范学院担任水产养殖学科的教学工作,在那里工作了10年,尽管业务上长进不大,但学到很多东西。说心里话,我十分喜欢大学教师这个职业,但当时学校的制度又使我不能做我喜欢的事—-创新发明。我从小动手能力很强,一直喜欢摆弄东西,喜欢创新发明,满脑子的点子。小学时就开始琢磨广播喇叭有人的声音却不见人的原影,初中时自己动手在家中安装双控开关;经历过将甲鱼放入笼中沉入水底养殖,结果半年后发现只有几个白骨,发现家乡妇女们常用一种植物用于洗发,就动了开发洗发精的脑子,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一种冲动、不安分、敢于创新的意识一直没有消退。
1995年我终于做了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尽管父母坚决反对,尽管周围朋友不理解,但我还是离开了学校。去了南洋——新加坡闯世界。在新加坡,我一边进修一边在一家渔业公司做工,负责水产加工品品质控制工作。随着国际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经济也发展很快,发展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后来我决定回国发展。但回国后是找工作还是自己创业,实际上我犹豫了比较长的时间,从我自身的情况,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创业。我坦率的说,创业也是个无奈之举。怎么说呢,因为在那之前,我在学校任职10年,没有社会和商业基础。我也曾开玩笑,说自己一直在黑板上养鱼,一直没有下去干。当然我动手能力是很强的,只是没有进入社会上的水产圈子。另外,当初的通讯也比较困难。我们打电话还得跑到办公室,如果有事会通过写信,信件的传送一来一回得花上一周的时间。不像现在,一个邮件就搞定了。这一点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可能是没法想象的。再有,我曾经也尝试着找过工作,因为之前我在新加坡已经拿到了HACCP (HACCP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培训证,当时国内只有七、八个人拥有这个证书。再加上我在新加坡一直做水产品品控的工作,业务也很熟悉,一家国际跨国食品公司也邀请我去加入他们的队伍。但还是因为对水产养殖的偏爱,最终选择自己创业。
就抱着这个信念,我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说起创业路程,真的是感慨万千!我是属于白手起家,在没有任何的社会背景和商业经验,只靠家里一点微薄的积蓄,开始了我的事业!人家是有产品了再成立公司,而我却是先成立了公司,再去找产品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从澳大利亚回来,他当时做观赏鱼的买卖,我做了他的采购代理。我在国内买一些东西,然后运到澳大利亚。慢慢的,我根据市场行情,运用自己10多年积累的专业技术,开始生产观赏鱼鱼药,正好赶上国内的形势比较好,做鱼药的人比较少,业务发展的比较顺畅,在全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网络。在那期间,我跟同行的交流也增多了,建立了一定的社会基础。1999年,我结识了一位澳大利亚的老外,因为当时在同行中能与他直接用英文交流的人比较少,恰好我的英语口语还行,不久我们另外成立了合资公司,尽管由于各种原因,合资公司在经营了3年后结束,但是我从老外那里学到了很多商业技能和专业知识。2000年起在母校老师的启发下,开始开发养殖水环境调控技术,到现在我们的产业大体以养殖水环境调控技术为主。就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来看,我们公司的水环境调控技术和循环水养殖技术应该说处在比较先进的行列。总结下来,很多都是机遇。机遇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觉得,选择创业,就是选择困难和挑战。产品、技术、客户、资金等,时时刻刻顶在你的脑海中,你必须不断的去解决。创业,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尽管遇到过非常大的困难,但还是挺过来了。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并始终坚持着,走出了如今的成就。
感悟艰难经历 勉励海大学子
也许你会有迷茫的感觉,我们那时候跟你们不一样。一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之前也提到了,我们这代人上大学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有大学读了,我们就努力读。另一方面,我本身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于农学专业我打心里也没什么抗拒。其实,只要坚持下来的都可以做的很好。用心投入了你就会对你爱上你的专业,自然而然就没有所谓的迷茫了。
当初不是我努力,是大家都很努力。说到学习,我又要开始苦口婆心了。在我看来,现在很多学生学习都不用心,不肯学,不肯吃苦。就拿我身边的侄子侄女们来说吧,他们毕业了,却似乎没有学到什么。你们真的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四年时光不可以白白浪费,一定要好好给我自己充电。就我来说,大学四年是我最重要的四年,当中学得的东西让我受益终生。希望在校的学弟、学妹们要把专业技能是基础,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尽管,技术不是企业的第一要素,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倒是管理和销售等要素,可以在实践中摸索。技术的应用对于科技型公司是十分重要。说实在的,十年中我积累了许多技术,对我来说,技术本身算不上问题,但如何将技术转化成受顾客所喜爱的,生产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的确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总的来说,技术是企业的基石,就像造房子,没有这个基石就不会稳固。所以一定要把基础打好。也要加强中文的交际能力和英文的应用,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能力很强的优秀大学生,对自身发展、对社会都有好处的。
“勤朴忠实”训 “百年海大”约
对我校训,我个人的简单理解是勤劳、朴实、忠心、实干。我从中很多经历中体会过,也时刻履行着,我也一直以此作为我人生座右铭。我衷心祝愿母校越来越强势,海大的学子越来越优秀。深情的祝母校百年辉煌的历程灿烂展现!
(口述:钱辉仁 采访:苏舒 整理:王永春 摄影: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