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我校召开了推进大学生创新活动研讨会,参会者为校创新活动管理小组成员,各学院教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和创新活动联系人以及师生代表共计60余人,潘迎捷校长和程裕东副校长到会并讲话。
研讨会由教务处张宗恩处长主持,他介绍了召开本次研讨的意义和目的。他说,大学生创新活动是上海市教委为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这项活动从2007年起至今已开展了第二轮。我校召开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在研讨会上,教务处张帆副处长以“推进创新活动,惠及更多学生”为题,报告了我校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工程学院李庆军老师汇报了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成效,对开展这项活动提出具体措施。经管学院李怡芳老师作为市场营销专业负责人和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指导老师,谈如何以学生学习发展中心为抓手,拓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课外平台,调动师生积极性共同投入创新活动。与会人员就创新活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政策保障以及资源整合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就开展这项活动提出了许多建议。
潘校长在会上指出,大学生创新活动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在开展过程中要解决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要统筹各种资源,包括政策、资金和管理等资源,做好大学生创新、出国游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形成动力。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创新项目与教授科研项目关系,要动员更多的教授报课题让学生选报,同时参加学生创新活动指导;二是创新活动与学科竞赛关系,应有更多的创新项目去参加各种竞赛;三是创新活动与培养优秀学生的关系,衡量优秀学生不只是看学习成绩,更要看创新能力,要加大创新能力在各种评优中的比重。学校通过出台政策,奖励在科创活动中作出成绩的学生和指导老师,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
程裕东副校长指出,要准确认识大学生创新活动,看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应把创新活动包含在第一课堂内,紧紧抓住“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追求实效”的原则。“兴趣驱动”就是唤醒学生兴趣及老师的责任。“自主实践”不是放任自流,有高标准和严要求。“重在过程”要看项目实施是否到位。“追求实效”需要有分层次的展示平台。他要求职能部门对已经立项的学生,从课题内容、专业背景和学习情况等方面做详细分析,进而深入研究大学生在创新活动过程中成长的规律。要继续办好我校大学生创新活动论坛,编撰创新活动手册,做到在管理工作中也要创新。
这次大学生创新活动研讨会是学校在新年里召开的第一个会议,说明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视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次研讨会,大家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为广泛而深入的推进我校大学生创新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撰稿:王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