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海市首个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落户地处浦东新区的上海海洋大学附属大团高级中学。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盖广生,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局长刘刻福、党委副书记周振华、上海海洋大学校长潘迎捷与上海市、浦东新区等有关部门领导、嘉宾和学校师生代表共100余人出席揭牌仪式。盖广生主任与潘迎捷校长共同为基地揭牌。
盖广生主任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和国家海洋局党组“三个六”的工作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建设,旨在强化公众的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现代海洋观念,推进海洋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截至目前,包括大团中学在内,全国已经建立了8个基地,覆盖了大学、中学、小学3个教育阶段及部分海洋类场馆,成为面向公众宣传海洋的教育阵地。大团高级中学作为上海海洋大学的附属中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又得到了东海分局、上海市海洋局等单位的有力支持,在海洋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打造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希望学校以建成“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为契机,再接再厉,发挥优势,打造品牌,走在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的前列。
刘刻福局长在讲话中对上海首个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落户上海海洋大学附属大团高级中学表示祝贺。上海首个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为何青眯该校,刘刻福局长认为,这与学校这些年坚持海洋特色办学方向,在海洋科普教育方面的突出成绩分不开。他表示,上海首个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今天落户上海海洋大学附属大团高级中学,这既是对学校在海洋科普教育方面所做工作和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学校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海洋意识教育工作的激励和鞭策。他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国家“十二”规划确立的我国新时期海洋工作“百字”方针,强调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运输、渔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渔港建设,保护海岛、海岸和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实施海洋开发,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促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刘刻福局长指出,大力发展海洋事业、海洋经济,需要包括广大青少年在内的中国几代人为之付出艰辛努力。我们清醒地看到,受传统“重陆轻海”农耕文化,尤其受明清以来封建王朝闭关锁国“禁海”令余毒影响,我国公民的海洋意识还普遍比较薄弱,增强全民海洋意识,把我国由海洋大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任务任重道远。“增强国民海洋意识,需要从青少年抓起”是我国许多有识人士的共识。在海洋日益成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空间和资源宝库,世界各国在开发利用海洋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下,谁不重视海洋,谁的空间就会被压缩。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年我国一大批各界人士,在为提高国民海洋意识方面,坚持不懈地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近期,包括央视热播的文献片《大国崛起》、纪录片《走向海洋》等海洋题材文艺作品、海洋科普图书,以及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图书馆、博物馆、海族馆等,在促进全民海洋意识提高,推动海洋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刻福局长表示,作为国家海洋局在东海区的派出机构,东海分局将按照国家海洋局党组的要求,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大团高级中学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的建设发展,希望双方在以往良好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双方在海洋意识教育、海洋知识普及、海洋日宣传活动、海洋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合作,真诚期望大团高级中学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在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的指导下,在各级教育、海洋主管部门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进青少年海洋意识教育、海洋事业后备人才培养、青少年海洋志愿者队伍、海洋文化建设,以及基地自身建设发展等方面做出新努力、取得新成就。相信大团高级中学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的明天会更美好!
据了解,多年来,创建于1944年的大团高级中学,十分重视海洋科普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现代海洋理念的培养。这所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007年9月在上海率先建立了首个合作共建的综合性海洋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又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办学,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附属大团高级中学。学校坚持素质教育理念,不仅建有海洋科普展示厅、海洋科学教育讲坛和海洋科普实验室三大平台,还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在课堂内外开展“海味”浓郁、特色明显、形式多样的教学和科学小实验活动。
据悉,自2011年国家推进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建设以来,大团高级中学是继中国海洋大学附属青岛39高级中学、浙江海洋学院、舟山沈家门小学、青岛水族馆之后,全国第八家被正式授牌的单位。
推进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建设,旨在适应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事业、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需要,在全社会强化海洋意识教育、普及海洋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现代海洋观念,推动海洋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撰稿:屈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