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度校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五十八:支教新疆 大爱无边

发布日期:2013-06-13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1610设置

--------访校优秀青年教师 焦俊鹏

2012年9月,焦俊鹏老师曾经作为上海高校首批统一选拔的10位教师之一,赴新疆喀什支教。在喀什支教期间,焦老师克服种种困难,投身于边远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着眼于学校内师资和实验设备条件的改善,将大爱留在了边疆。

谈到去新疆支教的经历,焦老师说确实有遇到一些困难,比如饮食、气候等。新疆地区以馕、面条、烤包子等为主食,和上海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再加之气候也非常干燥,他在那期间一天要喝8升水。此外还有习惯和行为上的适应,要学习新疆的民族史,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禁忌。虽然困难重重,但焦老师都一一克服,并很快老融入到当地的生活。

在新疆,老师收获最大的是与新疆同学那一份跨越民族的师生情。生活中,他和当地学生打成一片,深获大家的喜爱。 “和学生做朋友”是焦老师的原则,“我是用2周的时间记下了所有学生的名字,有些民族学生的名字很特别,不太容易记的。但记下名字很重要,这是交流的前提。另外要尊重学生,平等相待,把他们当朋友,就很容易交流了。现在学生对电子技术和智能手机应用比较多,我就用微信和QQ的和他们联系,为此我就特意建立了一个群,专门和他们交流。”期间,他和学生之间曾发生了一个“送饼干的小故事”,让他真正走进了当地学生中间。

2012年的冬天11月初,喀什的天气已经很冷了,焦老师的一名学生在他建立的 QQ教学群上留言:老师,我们很饿。见到同学留言,他当即表示:今天中午刚买了4公斤饼干,让学生们过去取,就当给他们当宵夜。哪知,过了1分钟,另外一个学生半开玩笑地说:老师,给送过来吧!焦老师转念一想,干脆就做好事做到底吧。于是,在群上打字:10分钟后给你们送到宿舍楼下。结果马上很多学生都在群上反对,说太过分了。但焦老师还是二话不说起身下楼给学生送饼干。谁知,当他走到宿舍楼下时,两幢挨着的男女生宿舍楼下面已经有近20个学生在等了,大家都没想到焦老师真的能送饼干过来,顿时欢声雷动......从此以后,焦老师和同学们他们的关系迅速贴近了很多。

焦老师还提到了一件在他和学生相处过程中,令他印象深刻的一件是,“我有一次走路到一个小路,对面有我教的学生。他们看到我,就右手抚胸站在路边,让我先走,以表示对我的尊敬。我后来很感慨,发觉少数民族学生你只要对他好,他就对你特别有礼貌。”为此,在新疆工作了两个月之后,焦老师毅然向领导递上了“延长半年支教”的请求,只因这样的“新疆情节”!他说:“凡是支过边的同志都对此很有感慨,支边的老师互相都亲切称呼为‘战友’”。老师对边疆的感情之深可见一斑。

如今身在校园的焦老师表示我们海洋大学的学生太幸福了,图书馆很好,食堂很好,道路很好,体育馆很好,无线网络覆盖很好,这些对于边远地区的少数名族同学们是很难体会到的。对此,他时常鞭策自己要好好珍惜学校目前的良好条件,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更进一步,做出更多的成绩。

(撰稿:校记者团 程丽媛)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