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海论坛在沪举行

发布日期:2015-01-19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188设置

(记者:吴振东、郭敬丹)65个国家和地区、44亿人口、经济规模21万亿美元,这是“一带一路”的覆盖范围,其战略意义不言自明。

“‘一带一路’绝不是中国人的异想天开,它符合整个世界的基本需求,也需要高度平等开放的全球性合作。”在日前举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海论坛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说道。

此次论坛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上海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政界人士齐聚上海海洋大学,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海上安全互信合作、中国海洋战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议题发表真知灼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梦之路”,“在空间上,丝绸之路能够联系数十个国家,十几亿人,这是全人类实现共同梦想的一个重要的场所和组成部分。”

“圆梦”要靠国际合作,而这也是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张贵洪认为,挑战主要在于如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沿线国家的支持,应利用多边平台,特别是依靠联合国,把“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成南南合作的典范。“对此,要把‘一带一路’建设的构想提升为新南南合作的方案和政策,成为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并与联合国未来发展议程进行对接,使‘一带一路’更好地服务于相关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

论坛上,与会专家还特别强调了上海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上海海洋大学校长程裕东表示,“一带一路”是服务国家海洋战略重要的路径,而港口建设又在海上丝路建设上起着重要作用。“上海有地理位置、海洋科教资源、海洋经济基础、高端人才储备、自贸区商贸环境等多重优势,应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研发与产业化、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等领域更有作为。”他说。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等学者也表示,上海在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中具有枢纽地位,应当抓住机遇,为其提供金融、贸易、航运服务。同时,上海也应争取以海上丝路建设为依托,创新海洋文化,成为海上丝路的文化之都。

据悉,本次论坛由上海海洋大学主办,上海临港管委会支持,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航海博物馆等单位共同协办。


(来源:新华社 2015年1月19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