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参加CCAMLR科学观察方案研讨会和生态系统监视与管理工作组会议

发布日期:2017-07-28 责任编辑:蔡霞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649设置

7月2-17日,受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派遣,应阿根廷国家南极政策与外交署邀请,我校海洋科学学院朱国平老师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全程参加了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国际科学观察方案研讨会(WS-SISO)和生态系统监视与管理(EMM)工作组2017年会议。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中国、德国、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挪威、波兰、俄罗斯、南非、乌克兰、英国及美国等近20个国家的50名科学家代表及CCAMLR秘书处相关人员共计53人参加本次会议。会议召集人为欧盟科学家James Clark博士(WS-SISO)和波兰极地研究所Małgorzata Korczak-Abshire博士(WG-EMM)。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赵宪勇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应一平和朱建成也作为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本次会议。

第一周召开的WS-SISO会议主要讨论目前正在实施的CCAMLR国际科学观察方案的相关工作、目前优先收集的相关信息、实施的措施、渔捞日志及数据采集方法等。会议重点讨论了南极犬牙鱼、南极磷虾及鳍鱼拖网渔业等三种渔业所实施的科学观察方案的相关细则等。

参加CCAMLR会议的部分代表

第二周召开的WG-EMM会议主要讨论了以南极磷虾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监测、与南极磷虾渔业管理相关的事宜及南大洋空间管理等主题。长达一周的会议回顾了2015-2016年度南极磷虾渔业活动及其报告的相关情况,更新了南极磷虾生物学与生态学及管理、鱼类在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科学观察、综合评估模型、渔船声学数据收集及多国联合调查协调等相关进展情况。会议主要讨论了南极磷虾渔业风险评估框架(RAF)、反馈式管理(FBM)、Domain 1(西南极半岛和南斯科舍海)与Domain 3和4(威德尔海)海洋保护区(MPA)构建以及罗斯海保护区调查计划等事宜。

朱国平就上述南极磷虾生物学与生态学、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方案及磷虾渔业反馈式管理等科学性与操作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我国较为关切的相关问题上表达了我国的立场与态度,维护了我国的相关利益。由我校研究人员独立撰写并提交的两篇研究报告(博士生王芮为第一作者撰写的“Fishing behavior of Chinese krill fishing fleet”和由博士生王腾为第一作者撰写的“Linking acoustic scattering coefficient to krillfishery data: feasibility of estimating krill abundance using fishing survey”)在会议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会人员形成专题小组讨论了包含我校两份报告在内的四份中国科研人员提交的报告,并促使CCAMLR时隔20年后重新考虑南极磷虾渔业C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使用途径以及该指数如何与声学调查数据的结合,这为我国将来更好地开展南极磷虾资源评估以及我国在相关进程中逐渐确立主导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定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份报告也是我校科研人员首次递交研究报告给CCAMLR相关工作组。

(撰稿:朱国平;摄影:Doro Forck)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