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至26日,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介活动在我校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园承办。
25日,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介活动开幕式在图文信息中心104会议室举行。开幕式上,科技处处长杨正勇代表校领导向与会代表致欢迎辞;全国水产推广总站产业处处长朱泽闻介绍了联盟情况和举办本次活动的目的、要求。活动组委会负责人我校刘其根教授对本次比赛的规则、评分标准、奖项设置、比赛场地作了说明,并向参赛企业介绍了本届比赛的全体评委成员。随后,各比赛分会场活动依次开展。
本次比赛是联盟自去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的赛事活动,代表了国内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界的最高级别,吸引了来自全国20余个省的88家企业前来参赛参展,参评稻米品种达79种,尚有14种渔米由于过了截止时间才送达,没能经过事先的质量检测,而遗憾错失了本届比赛。
渔米产品在图文中心全天展示,供企业进行参观和交流。
渔米产品展示
企业家们在渔米产品展览现场交流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分为A、B两组,在图文信息中心101、102会议室同时展开,各参赛企业代表通过ppt讲述各自种养模式的创新性和特色,并向评委专家进行现场答辩,经评委打分决出排名顺序,并当场公布;每个小组前8名进入获奖名单,每组前4名进入决赛,角逐最终的6个金奖名额。为了体现比赛的权威性和公平公正,担任本届模式创新大赛的评委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稻研究所和全国不同地区的省级水产推广站站长组成。
专家评委认真倾听参赛企业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点和特色
进入决赛环节的企业代表在向评委和观众讲述企业发展历程
优质渔米评比共分为两个流程。首先是渔米检测,在比赛正式开始前我校研究人员将参赛的渔米样品按粳米和籼米分组编号并寄送至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对渔米的食味品质和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这些检测机构也只有对不同编号的样品进行检测,不能知道不同样品属于哪家企业;其后是现场评比,参赛渔米分组后进行现场蒸煮,由评委进行盲评打分。担任优质渔米评比的专家由农业部稻米及其制品检测机构的稻米专家、浙江大学和上海农科院的水稻专家、上海粮食科学研究所和上海海洋大学的食品专家、餐饮界的烹饪专家和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食品检验专家等组成。
另外,还有80名研究生志愿者进行现场品尝,评选出最佳人气奖。
评比现场蒸煮各企业带来的渔米
专家评委在比赛现场品评各企业的渔米
校志愿者们在比赛现场品评各企业的渔米
经过激烈角逐,浙江清溪鳖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神农氏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徽芜湖将军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辽宁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广西桂林绿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辽宁民洋实业有限公司获得模式创新大赛金奖;辽宁民洋实业有限公司“越光”、浙江海盐县天地和家庭农场“越光”、江苏省南通通中农业有限公司“南粳46”、福建省邵武市锅顶山家庭农场“浙优18”、福建省武夷山市岚峰稻花渔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鲤鱼米”、江苏省盱眙龙虾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盱眙龙虾米”、浙江省兰溪市园梦农场“小锦米”获得优质渔米评比金奖。
获奖企业家与颁奖领导合影
11月26日,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在图文中心104举行。该论坛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策划,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得到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和上海海洋大学的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李书民,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党委书记、副站长张锋,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吴嘉敏出席论坛开幕式,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方面专家学者、相关省份渔业主管部门、水产技术推广单位和稻渔综合种养企业主体代表共3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
李书民在讲话中表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顺应时代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已进入快车道,目前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不仅政策支持,而且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希望再接再厉,争取稻渔综合种养更快、更好发展。同时李书民对稻渔综合种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二是要继续探索适用不同地区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三是要加强稻渔综合种养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攻关,四是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五是要规范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六是要培育稻渔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七是要加强稻渔综合种养宣传。
论坛上,桂建芳作了“水产养殖模式变化及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主题报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进行了宣贯,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四川省水产研究所以及湖北、辽宁、浙江、安徽、江苏等省份水产技术推广单位作了专题报告,论坛还就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进行了交流研讨。
王建华、张锋也在会上作了发言,肯定了联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