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郜阳,通讯员:蔡霞)远洋渔业是重要的蓝色粮仓,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而大洋性鱿鱼占世界远洋渔业总产量的1/4,被世界粮农组织确定为最具持续开发潜力的三个海洋渔业种类之一,也因此为世界各国竞争开发。从1989年至今,中国远洋鱿钓渔业已发展30年。30年的发展,中国远洋鱿钓渔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技术最强的远洋鱿钓渔业国家。在大洋性鱿鱼资源国际性竞争与开发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报告,发出了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声音。

中国远洋鱿钓发展30周年座谈会
昨天,中国远洋鱿钓发展3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海洋大学召开,以“远洋鱿钓渔业与科技发展”为主题,回顾中国远洋鱿钓砥砺前行的30年,历数其中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展望行业发展的未来前景。
据介绍,上海海洋大学远洋鱿钓渔业研究团队本着“人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开展大洋性鱿鱼的科研生产研究,奠定了我国在大洋性头足类资源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
中国鱿钓技术组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陈新军教授表示,鱿钓渔业最大的特点在于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对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发布渔场预报、发布资源补充量预测报等技术推广手段,鱿钓技术组与一线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最新的鱿钓技术广泛应用于全国所有50多家远洋鱿钓企业、600多艘鱿钓船,先进技术在第一时间转化为公海作业的先进生产力,并在不断增加的产量中得到验证。2009年始,我国远洋鱿钓产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公海鱿钓产量的50-70%。
对于远洋鱿钓渔业的未来10年的发展,陈新军踌躇满志。他认为,未来十年,还要继续“科学找鱼”,增强鱿鱼资源认知能力,进一步深入掌握鱿鱼生活史过程,不断努力开发新渔场,为国家蓝色粮仓建设贡献力量。同时,要通过遥感等技术,进行精细化预测,结合集鱼灯优化等手段,增强鱿鱼资源开发能力,进一步实现“高效捕鱼”。更加重要的是,要不断增强鱿鱼资源掌控能力,进行更加精准的资源评估与预测,并以此为基础发布国际鱿鱼指数,掌握鱿钓行业的优势话语权,为负责任的远洋鱿钓捕捞强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新民晚报,2019年6月7日)
原文链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540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