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东风号角,吹起了波澜壮阔的中国远洋渔业之巨变,使长期固守在近海的捕捞渔业开始摆脱闭关自守的困窘,给我国远洋渔业增添了启契的生机。
乘着这股强劲东风,在国家渔业局发展改革措施引领下,1989年7月25日,上海海洋大学派遣“浦苓号”科研调查船首次赴日本海对太平洋褶柔鱼渔场资源进行探索,在王尧耕教授等一批远洋鱿钓功勋元老们的努力下,当年取得了光诱鱿钓捕捞技术的试验成功,从此揭开了我国远洋鱿钓生产的大幕。

1989年8月1日浦苓号第一次赴日本海进行鱿鱼探捕

1989年9月开发日本海鱿鱼钓渔业讨论会
(王尧耕教授)

上图:林文平(左)、许四杰(右)
下图:许四杰(左)、林文平(右)
上海海洋大学林文平老师和当时还是学生的许四杰书记随同浦苓号赴日本海鱿钓作业,三十年后他们相聚在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小镇会客厅
1990年5月,舟渔公司依托上海海洋大学技术团队成功将舟渔651、652二艘国内拖网渔轮改造成专业鱿钓渔船,并摸索出相适应的捕捞渔法。

1990年舟渔651、652首航日本海

1990年8月在日本海苏属水域接受苏联渔政检查
(左一王尧耕教授,左二陈新法船长,左四任为公教授,右一胡明堉教授)


上海海洋大学老师1991年9月在日本海
(从左到右:许柳雄、朱镜、胡明堉、唐玉顺、陈新法、王尧耕、黄建、顾大江)
1993年舟渔公司对北太平洋渔场鱿鱼资源利用、渔船设备及渔获销售等情况作了全面分析,果断决定抽调渔轮改装赴北太平洋渔场试钓,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舟山、烟台、上海、宁波和大连等地家国有渔业公司和舟山群众个体渔船也纷纷加入,闯出了一条我国远洋渔业发展之路,截止2018年,全国共有远洋鱿钓企业74家,投产渔船615艘,总产量51.8万吨,我国几代远洋鱿钓人付出艰辛和努力,书写了我国渔业发展史上一个绚丽的新篇章。






1997年全国鱿钓工作组成立
(中间为中国远洋渔业协会黄宝善会长)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砥砺奋进,我国远洋鱿钓历经起步摸索、转型发展和跨越提升发展阶段,锐意进取,不断发展壮大,成绩辉煌,作业渔场从最初的日本海不断扩展到西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和印度洋,发展成了一支世界最大规模的专业性鱿钓捕捞船队,构建了以舟山为重点的境内外配套保障服务基地,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一大支柱产业,为我国在国际公海渔业取得应有权益奠定了基础,有力促进我国远洋渔业产业升级,为实现远洋渔业强国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舟山作为我国远洋鱿钓发展的中坚力量,30年拼搏,30年坚持,30年创新,矢志不移,破浪前行,勇立潮头,以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奋力推进远洋鱿钓发展,铸就行业梦想,形成以群众民营远洋鱿钓为主体的鲜明产业特色,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远鱿钓渔业第一市。以鱿鱼为起步,产业集群集聚,一二三产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建成首个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为回顾总结我国远洋鱿钓30年发展历程,促进新时期我国远洋魷钓产业更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向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舟山市政府和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将在9月19日下午在中国农民丰收节—舟山渔场丰收节期间在朱家尖海上丝绸之路大酒店隆重和西码头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举行中国远洋鱿钓发展30周年纪念活动,并以我国远洋鱿钓可持续发展为主旨,举行高端论坛,诚邀我国远洋鱿钓产业及上下游相关企业代表、部门领导以及专家学者莅临指导。
(来源:舟山远洋渔业协会,2019年7月30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jM0OTk0OQ==&mid=2650014772&idx=1&sn=b8eb2cb58c3fd05528c8ab3caef88508&chksm=830e1126b47998308c9e855b3783fd6c1472a28b81f0c8ac70ded19b2ea872f78d5b1079c80d&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65785628344&sharer_shareid=f6420dc327b014466aaa9d1fadb384c6&pass_ticket=DqTYZg6I9qVlt8d0dTsDPjlNEFzeiBlsIaQcto2%2BVO0YuYur1WyXnMisNP1V%2FhuW#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