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报:第五届水产动物脂质营养与代谢研讨会在沪召开

发布日期:2019-09-02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842设置

8月27-29日,第五届水产动物脂质营养与代谢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海洋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水产学会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动物学会主办,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和农业农村部营养生态和养殖环境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来自中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国的权威水产脂类专家在会上针对海水鱼LC-PUFA合成能力不足等问题,围绕鱼类内源性PUFA合成路径的调控机制展开主题报道。专家指出,HNF4a的激活可以有效地上调PUFA合成路径关键基因的表达,发现饲料脂肪酸种类可以有效地调控其合成能力。

专家们认为,高脂饲料的广泛应用通常会导致鱼类脂肪的异常沉积,往往还会引起机体炎症反应以及抗氧化能力的降低。有关脂肪代谢的研究在哺乳动物中较为透彻,这为水产动物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在鱼类中研究发现,脂肪酶(DGAT、ATGL)、自噬、转录因子PPARgamma、雌激素、肝外泌体、氧化应激等均可有效调控脂肪代谢。同时,发现MAPK、NF-kB等通路在高脂诱导的炎症反应具有重要作用,适量的胆碱可以有效地缓解高脂诱导的炎症反应。

模式动物和畜牧界的部分脂类营养专家的学术报告带来了水产动物脂质营养与代谢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本次研讨会是继汕头(2015)、上海(2016)、西安(2017)和青岛(2018)会议后,又一次聚焦水产动物脂类营养的学术研讨会。

本届会议的重点议题是脂类代谢与功能基因;脂质营养生理与健康;鱼油替代、动物福利和营养品质;脂代谢研究技术与方法。会议秉承“学科交叉、聚焦机制、共享共赢、学术自由”的理念,为水产动物脂类研究工作者搭建了交流互动和合作共赢的平台,进一步推进了水产动物脂类营养学科的研究发展。

脂质不仅是维持水产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且直接参与动物体生长、细胞增殖、信号转导和激素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对于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全球鱼粉和鱼油资源的短缺,高脂高能饲料水产饲料研究及鱼油替代源的研究日趋活跃;鉴于脂类营养对水生动物抗逆境能力的调控和水产品风味品质的影响,基于系统(整合)生物学、跨组学研究、代谢路径、转录调控和分子信号通路等视野下解析脂类营养对水生动物的生理功能和营养调控成为趋势。深入系统研究水产动物脂类营养与代谢,不仅有利于解析水产动物的脂类营养机理,且有利于改善水产动物福利和营养品质,促进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食品安全。

(来源:中国渔业报,2019年9月2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DM3NDY2NQ==&mid=2247487093&idx=7&sn=de99ca7744eab396fbceef21ef8839a3&chksm=ec629213db151b05d86cfd0ec2fbbcb7369aca8f112ad6212f2d315cf5f5bdf05408d86f189d&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67431158552&sharer_shareid=591b0bb84d4f74bfb4acf5cf5364f104&pass_ticket=wI2HsMxqZXju%2ByuuYk78U6ftiMPybValVMWsMvQXvnqfwz3q0LF44TTT6ycjfHqg#rd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