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海事大学、海洋大学这样推进主题教育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发布日期:2019-10-18 责任编辑:于林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86设置

上海海事大学:“早、深、实”三字诀推进主题教育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上海海事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把整改落实与学习教育、调查研究和检视问题有机衔接,把“改”字贯穿始终,以“抓早、抓深、抓实”为着力点,正视问题、刀刃向内,真刀真枪解决问题,以整改落实成效检验主题教育实效。

抓早,“一开始就冲刺起来”。

学校严格按照本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求,从一开始就把“找差距、抓落实”作为硬性规定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暑假期间,学校按照市教卫工作党委部署,先做先学先改,做到早部署早谋划早整改,及时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订详细工作计划。

9月27日上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组与上海海事大学党委联组集中学习研讨会

抓深,“接好天线”主动服务。

学校注重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依托地处临港新片区的区位优势,主动对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新的三项重大任务。一是扩大影响,学校积极发挥在国际海事领域的资源优势,着力办好首届世界海事大会,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世界海事领域的话语权。二是主动融入,学校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组开展联组学习,主动对接新片区建设需求,主动为新片区的海事服务、物流产业、法律服务等提供专业支撑。三是党建引领,学校主动融入临港区域化党建,制定《上海海事大学服务临港地区中小学项目清单》,从党建联建、体育艺术、志愿者、科技创新、暑期实践等方面入手,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助力临港新片区打造“红色港湾”。

为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作用,上海海事大学积极推进区域化党建及“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建设

抓实,“接好地气”回应需求。

校党委就“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和“广大师生实际中碰到的难点、热点问题”等,依托校院领导班子联系师生党支部、联系服务专家等制度,向广大师生员工征求意见建议,并坚持正视问题、刀刃向内,对师生反映的问题快速反应、及时回应,让师生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通过增加班次,广大教职工关注度高的地铁16号线至临港新校区摆渡车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

上海海洋大学:主题教育“三个对接”,抓实整改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能级

上海海洋大学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将学校发展“小逻辑”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立足地处临港的自贸区新片区,提升服务国家和上海需求能级,推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一、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推广科技养殖助推精准脱贫。学校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部署,启动制定上海海洋大学面向2022年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围绕“水域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地球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学科主线,推进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和博士服务团赴基层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的机制,赴全国440多个县市已累计培训渔民2万余人次。

科技人员在云南德宏州开展渔业服务与技术扶贫

二、对接临港新片区建设,用好科研平台优势提供技术支撑。学校作为临港新片区内唯一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高校,更加紧密对接临港新片区建设“更具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的目标定位。一是加快新片区科研服务平台建设,二是主动服务国家海洋领域标准资质建设。

上海海洋大学船舶压载水检测流动实验室

三、对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跨前一步开展全方位对接服务。学校主动加强区校联动,与崇明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融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布局。一是加强重大难点科技攻关,二是积极参与长江口附近海岸带、青草沙水库生态修复和保护,三是加强崇明区竖新镇供台蟹种养殖基地建设。

学校师生在崇明开展河道水体调查

(来源:上海教育,2019年10月16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nymRYKL0DTzkmo-4bZgwg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