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婷婷)日前,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创新与社会效益国际研讨会在上海海洋大学召开。
开幕式上,上海海洋大学校长程裕东教授介绍了上海海洋大学的建校宗旨和服务国家乡村战略的科技创新体系,回顾了举办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创新与社会效益国际研讨会的初衷、发展历程及其在加强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本次研讨会共有30个报告,内容涉及世界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中国稻渔综合种养的技术创新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国内外专家就全球稻渔种养的发展和趋势、农业生态学体系框架、稻田养鱼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强合作以促进亚太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了精彩的报告,分析了世界和亚太地区稻渔综合种养的现状,为全球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农业、绿色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会议认为,当前世界上有超过16000万公顷稻田,稻渔种养仍有很大的上升发展空间。因此,每年只要有少量的稻田应用稻渔种养技术就能多产出几百万吨的水产品,还能提高稻田的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稻田产出的水产品能解决一些地区人口的营养不良问题,同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升食品安全。
来自法国、肯尼亚、老挝、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越南、菲律宾的代表分别作报告。从报告中的信息来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稻渔种养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为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跨学科、跨区域、跨国界的合作来应对当前的一些挑战。很多“一带一路”国家代表希望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产品及成功案例,不少代表提出了技术支援、人员培训的需求。
会上,我国专家就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与规范、哈尼梯田稻田综合种养实践与思考、四川省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现状、中国稻渔综合种养的快速发展、龙虾精准繁苗与稻虾模式、中国稻渔(虾)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创新应用、互联网+小龙虾+流通、田鱼保护的机遇与挑战、乡村振兴背景下上海金山渔村渔文化守持与传承研究等方面,报告了我国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创新与社会效益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专家还重点介绍了一些稻渔种养的关键技术,如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成永旭以稻-小龙虾种养为例,分析了当前中国稻虾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瓶颈问题,强调当前产业化技术升级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繁养分开和科学投饵,并就秸秆在稻虾种养中的利用分享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报告显示,从全球来看,中国的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超过200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一,相关的技术、管理举措及实践经验也非常丰富。有专家在其报告中非常强调以合作促发展,通过举办研讨会等形式交流知识及分享经验,并鼓励通过南南合作等国际和地区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来进一步推进世界范围稻渔种养的发展。中国正在研究将本土种养模式加以改进,向全球推广。
(来源:上海科技报,2019年10月17日)
原文链接:http://www.duob.cn/cont/812/21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