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海海洋大学第十三届蟹文化节暨2019“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在上海市举办。此次大赛由上海海洋大学与上海王宝和大酒店有限公司第9次联合举办,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台湾等地的河蟹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参赛单位突破80家,参赛河蟹超过2000只,规模为历届之最。经过评选,今年的蟹王奖1名,雄蟹体重643.02克,蟹后奖1名,雌蟹体重425.6克。
据了解,今年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河蟹产业立即行动,积极实施河蟹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蟹、绿色兴蟹,推进河蟹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河蟹绿色养殖蓬勃发展,养殖环境优美、养殖过程清洁、养殖产品绿色的河蟹绿色养殖方式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2019年,全国河蟹的养成规格大、产量稳、品质好,全国河蟹养殖又是一个丰收年。河蟹产业虽然受湖泊限养和禁养的影响,养殖面积有所缩小,但养殖规格有较大增长,平均提高20%左右、养殖产量较为平稳,预计全年产量达80万吨左右。今年的河蟹销售价格却是近几年来最低的,售价比去年低30%以上,表现非常亲民,消费者可以花比往年更低的钱就能吃上比往年规格更大、品质更好的大闸蟹。
从2017年江海21新品种成功转化签约以来,蟹文化节充分发挥了以蟹为媒的作用,逐步发展成为水产类科技成果转化的大舞台。蟹龙宫等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都在蟹文化节的平台上惊艳亮相并找到了理想的“归宿”。此次蟹文化节上,为了进一步激活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力,充分点燃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加速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临港·枫泾科创小镇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长三角农创项目路演、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技成果披露会。来自水产科研院所、主管部门和生产企业的专家和代表介绍了河蟹产业的最新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上海海洋大学发布了最新的河蟹产业科技成果。“中华绒鳌蟹三个配套选育系的建立与选育方法”“复合型景观化小龙虾生态养殖技术”等一批最新科研成果在此成功转化签约。蟹文化节架起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家的桥梁,水产科技成果得到更加迅速地转化。
来自台湾的河蟹们与同根同族的大闸蟹进行友谊赛大比拼,参赛人员共同交流了两岸河蟹养殖成果和技术经验。为了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和观众的参与度,此次河蟹大赛暨蟹文化节期间还举办了由在场两岸观众、媒体、蟹农等共同参与联欢的海峡两岸大闸蟹品鉴会。
(来源:渔知事,2019年11月1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_86sYv6yfphE44O1hvM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