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网:院士专家建言献策探索“京津冀最美湿地”——衡水湖发展保护之路 

发布日期:2019-11-01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474设置

(作者:谢宏)京津冀最美湿地——衡水湖是华北最大的城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加强衡水湖生态保护力度,促进衡水湖绿色可持续发展,高标准打造环京津、环雄安生态支撑区,以“加强衡水湖保护与发展,筑牢环京津、环雄安生态防线”为主题的衡水湖保护与发展院士专家专题调研活动日前举办。

衡水湖保护区位于人口密集的华北平原,处在河北省东南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华北最大的城中湖,享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华北绿明珠”“东亚蓝宝石”等诸多佳誉。衡水湖对衡水、京津冀乃至全国、全球具有重要作用。从国际看,衡水湖湿地是联结印度洋、南亚大陆、东亚和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的中心点,是北温带野生动植物的聚集地,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从国内看,衡水湖湿地位于京津冀的生态敏感地带,距离北京248公里,距离雄安新区120公里,被称为“华北之肾”,是南水北调、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重要调蓄地,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京津冀乃至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九届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名誉理事长孙鸿烈在此次调研活动中表示,衡水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和周边地区对鸟类繁殖有重要的作用,工程污染问题关键是企业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排污,这是常识性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北大学教授印象初认为,衡水湖是一个鸟类主要的栖息地,有好的条件才能好好保护鸟类。要给衡水湖优质的环境,让青头潜鸭生存下去。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科技委副主任李廷栋称,衡水湖是自然保护区,它是一个资源库,又是地区气侯调节器,同时又是一个“摇钱树”,发展旅游业,发展地方经济,衡水湖保持环境优美是至关重要的,好的环境一旦破坏了以后很难再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孙九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吴丰昌,生态环境部专家组成员、上海海洋大学环境与生态系副主任张饮江,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洪剑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湿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刘红玉等多名专家学者衡水湖的保护建言献策。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沈镭表示,专题调研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衡水湖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的认识。保护与发展路径有很多,专家们在考察过程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包括从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地方的科普、教育、宣传等都为未来衡水市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此次活动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旨在汇集环境科学、水环境、大气、地理环境、区域经济、城乡规划方面的专家学者,为如何更好地推进衡水湖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来源:中国科技网,2019年10月30日)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zhuanti01/jqr/2019-10/30/content_809050.s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2751b6d1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