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聚焦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着力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的号召,复旦大学积极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启动“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建设,以“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为目标,在任务组织上,先期以“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微纳电子与量子国际创新中心、脑与类脑智能国际创新中心为核心,未来预计将有7500位科研人员在此开展科学研究,立足于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探索全面开启世界顶尖大学建设新的增长极。
微纳电子与量子国际创新中心
2014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扩建工程竣工
长虹飞架浦江,路网疏密有致,高楼鳞次栉比,世博举世瞩目,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牵头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建设……同济智慧赋能浦东发展三十年,服务上海“三大任务”“四大功能”“五个中心”建设,共携手、创未来、迎辉煌!
2002年,华东师大二附中迁至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现校址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服装设计方案
上海财经大学作为官方批准的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完成上海自贸试验区第三方评估,评估工作受到高度肯定,团队设计开发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标量化绩效评估系统”软件平台获著作权登记证书;参与编制2013-2019版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不能遍地开花”的观点被直接运用于全国统一负面清单的实践中;全程参与上海自贸试验区条例等自贸区法治改革工作。自贸区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获教育部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专家被聘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五个重要”研究课题及“十四五”规划编制智库专家,出版的“自贸区系列丛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论坛等品牌论坛也在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反响。
上海市政府新闻通气会介绍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第三方独立评估报告
自贸区研究系列丛书
上海大学始终积极承担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责使命,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助力赋能。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致力于发挥自身在城市社会治理领域的研究优势,主动服务支撑浦东开放开发,近年承接浦东政府决策咨询课题6项,不断探索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大问题,积极为浦东乃至上海社会治理创新贡献智慧。
《城市社会治理》新书发布会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承担了世博中心艺术装饰总体工程,同时负责了世博会博物馆整体设计、世博会“海宝来了”大型多媒体秀、上海世博源中心轴的多媒体设计和实施,学院还负责轨道交通七号线和十三号线两条线路各地铁站点的整体设计,使国内外游客和市民感受到上海及浦东的魅力。
上大美术学院设计的世博中心大型壁画《天都云瀑图》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戏剧学院师生、校友参与了大量反映浦东巨变的文艺作品的创作,以各种方式助推浦东文化的发展。其中,上海戏剧学院学生文化志愿者团队以青春担当,积极“往社区走”,与浦东新区相关街道共同推进“春晖”共建共享计划,践行“艺术为人民服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落地生根。
位于浦东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国家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华东政法大学自由贸易区法律研究院自成立以来,持续为自贸区法治研究提供支持,获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和“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科研团队已主持相关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项,并承担市人大、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市商委、上海海关缉私局、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海南省人大等单位委托的20余项决策课题,其研究结论和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重要决策参考,所出版的《中国自由贸易区法律研究院信息简报》已连续出版79期。目前,研究院已在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律研究方面凸显影响力和辐射力。
召开“中国自贸试验区与‘负面清单改革’——暨上海自贸区三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压载水检测实验室建成国内唯一多重国际资质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助力洋山港码头发展
上海电力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融入浦东开发开放的实践中。该校符杨教授领衔完成的《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场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项目,攻克了我国海域强台风、软地基、通航需求等特殊难题,助力建成了我国首座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100MW海上风电示范工程,全面实现了海上风电技术的国产化,并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个位于浦东新区东海大桥两侧的大型海上风电场,填补了我国海上大型风电项目的空白,也引领中国的海上风电建设进入加速跑时代。
上海中医药大学自2003年整体搬迁至浦东张江以来,与浦东新区不断加强联动、合力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落地落实,逐步形成了以中医药新品研发、生物医药产业、医养结合、大健康产业等四个方面为核心的健康服务领域,构建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链为核心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科技创新体系,为张江科学城生命健康产业和服务体系升级注入新的能量。
上海师范大学每年有近300名毕业生前往浦东基础教育任教,为浦东教育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师范教育人才。上师大附属中学包括两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实验学校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均坐落于浦东。学校每年举办浦东专场师资招聘会,吸引大批学生应聘。秉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学校积极加强与浦东新区教育局沟通联系,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为用人单位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深度参与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的建设,在决策咨询和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以汪尧田、王新奎、周汉民、黄建忠、张磊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曾在浦东开发开放早期论证研究、开发开放实践如何与国际接轨和新时代自贸区建设研究等方面贡献了上经贸大智慧和力量。同时,学校为浦东建设培养了一大批贸易、金融、法律等专业人才,特别是通过搭建自贸区专门人才培养圆桌会议和自贸区人才专场招聘会等多种平台,为新时代浦东自贸区建设输送了大批专门人才。
2013年12月6日,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学生事务中心合办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人才需求”圆桌会议在自贸区管委会会议室举行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上海市经济学会共同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蓝皮书》
自2001年至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每年选派师生数万人次赴浦东新区上海科技馆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他们热心服务,在市民中间宣传科学知识,为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养做出了贡献。在这一期间,上应大连续数年荣获上海科技馆志愿者工作“十周年先进集体”、上海市科技馆志愿者活动表扬集体等荣誉,师生数十人(次)被评为上海市科技馆志愿者优秀组织者、上海市科技馆志愿者活动积极分子、上海市科技馆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作为志愿者,师生们见证了上海科技馆的不断完善和功能提升,也在每次服务的“奉贤—浦东”路途中,感受浦东的城区变化。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师生在上海科技馆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积极融入浦东新区社会治理与创新,作为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的会员单位,与新区街镇社区开展产学研合作,助力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多年来与金桥,张江高新区等基层组织进行专业对接与社会服务。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获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颁奖
开放是浦东与生俱来的使命和特质。为学习者奉献更加开放、更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是上海开放大学的办学使命和事业发展方向。2019年,学校与上海电机学院联合成立临港开放市民大学,2020年,“临港开放市民大学学习平台”推出百余门线上精品课程。上海开放大学始终坚定不移地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适需、适用、适变”的培养特色,发挥在市民教育领域的综合优势,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需求,助力临港新片区产业转型升级。
临港开放市民大学挂牌成立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自2002年搬迁至浦东,一直坚持“与企业同行 和浦东同辉”,聚焦浦东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企业绿色发展。二工大作为浦东新区政府的技术支持,参与全国第二次污染源的普查,浦东新区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及现场核查,在浦东进行全国入河海口排污调查及网格建立,作为浦东技术支持第三方,参与上海市大气污染物减排2.0计划。二工大也是浦东新区环保干部培训基地。周明远教授主持研究的“超细颗粒悬浮液热压干化固液分离技术与装备”项目获浦东新区科技成就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位于浦东新区,多年来为新区居民和周边百姓获得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提供了切实保障。附属仁济医院建于1844年,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所西医医院,东院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于1999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86875m2,是当时浦东新区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医院日均门诊量超过1万人次,拥有消化科、泌尿科、心内科、风湿科等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在浦东新区的建设发展中不断放大市级医院优质资源的辐射效应。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于1998年在浦东新区建成开放,规划床位规模1500,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若干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小儿心脏中心、血液肿瘤中心是全球最大的儿童诊治中心,医教研结构完善,代表国内该领域最高学科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将于2020年在浦东新区国际医学园区建设新校区,建筑面积425017平方米,浦东新校区将充分对接浦东新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联动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新校区效果图
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建设启动仪式
Nature发表上科大研究成果,率先在国际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状病毒关键药物靶点——主蛋白酶(Mpro)的高分辨率三维空间结构,并综合利用三种不同的药物发现策略,找到针对新冠病毒的抑制剂
2019年,上纽大学生和小学生共读绘本
临港开放市民大学由上海电机学院和上海开放大学联合汇聚多方资源共同打造,在上海市教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的指导和统筹协调下,积极承接临港新片区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开展青少年体育健康团队训练、老年人兴趣班、在职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服务临港从业者和居住者,探索普通高校开展社区教育的办学新模式。
2015年5月,我国第一所以“健康”冠名的医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正式成立,坐落于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国际医学园区。学校以“健康中国”和“健康上海”为使命,以“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为特色,致力于发展成为“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一流医学院。学校开设了16个本科专业,初步建立了“中高本硕”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了浦东新区多家附属医院,为浦东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全科医生、护士、康复、医技、医械等紧缺专业人才,为浦东改革发展做出了贡献!
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白袍仪式上宣誓
2019年11月,上海建桥学院与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全面的校企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在此基础上,双方还签订了共建临港新片区产业大学、人才培养基地、实践基地合作等3项二级合作协议;“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上海临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就业实践基地”也于当天揭牌成立。合作双方将整合临港政、校、企资源,以创新的人才体制机制,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临港新片区提出的“五个重要”,推进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精准对接大浦东南汇三镇幼儿教师人才需求,和浦东新区学前教育中心紧密合作,建立了“双向开放教学,双向需求共建,双向兼职授课”机制,为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发挥了重要作用。11月中旬,学院将协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成立长三角地区学前教育联盟,将代表上海高职院校出任联盟理事长单位,通过联盟组织为长三角地区贡献浦东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优势品牌。
浦东新区“中心 -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联盟基地”揭牌
2020年10月,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携手东城幼儿园举行开放性的课程实验活动
大型墙绘创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