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上海高校部分专业“看上去很美” 18个专业列入市教委预警名单 招生计划将减少10%

发布日期:2012-02-03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304设置

(记者:朱文娟、刘昕璐)一些想象中很好就业的专业也许就业率并不高。市教委昨天发文称,2012年度对本市高校中连续3年以上签约率低且布点较多的18个本科专业提出预警,并将减少其招生计划。对此,有关高校表示,将会通过“逐步调整专业培养模式”、“减少招生数量”等方式以促使相关专业教育更符合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标:从宏观上优化专业结构

市教委昨天将本市高校中连续3年以上签约率低且布点较多的18个本科专业列入了2012年度预警专业名单。

市教委要求,设置这些专业的高校要加快研究预警专业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分析专业教学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对于确属培养数量超过社会需求的专业,应明确限制或减少招生规模。市教委将从宏观上完善专业招生结构,减少预警专业的招生总量,招生计划将比上一年度减少10%。市教委还表示,将建立高校专业教学质量年报制度,要求相关高校在对预警专业进行客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专业教学专业质量年度报告,并在年度招生简章公布前报市教委备案。

记者发现,这18个专业中,不乏一度被认为社会上较为欠缺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等。“每个专业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每个学校同一专业的就业情况也不一样,造成就业率相对较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这些专业确实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签约率相对偏低的。”市教委高教处相关负责人对此解释称,这已经不是市教委第一次对高校专业提出预警。“总体来说,专业设置权在高校,我们只是从宏观方面提出预警。一方面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希望给予报考这些专业的学生以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希望引起相关高校的重视,引导高校办好相关专业,从宏观上优化专业结构。”

根源:过多高校开办相同专业

“由于前两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较多,很多学校都设置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王锡昌告诉记者,目前仅上海就有8所高校开设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全国则有200余所高校开设此专业。“当然,造成这一专业签约率相对较低的原因并不单纯是学生数量或者培养模式的原因,也可能与学生自身的定位有关。”王锡昌表示,尽管海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就业率并不太低,但是学校也已经在有针对性地对这一专业进行跟踪调研,并已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了培养模式和培养内容,招生数量也从原来的三四个班调整为两个班。

听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在18个预警专业之中,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日宇感到很惊讶。“我们这几年感觉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挺好的。”刘日宇认为,之所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被列入预警,可能是目前本市开办这一专业的学校较多。“在我看来,要应对预警,首先就要做大、做强自己的这个专业,办出特色来,才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刘日宇同时透露,过去上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只在本市招生,“今后我们将有一定比例的名额向外地开放,这就代表着无论是从生源还是就业方面,都将开拓出一条新路来,这也是应对预警的一个办法。”刘日宇认为。

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陶正苏坦言,就教委所指的本市高校中连续3年以上签约率低且布点较多的18个本科专业,在交大并不存在就业率低的问题,其中被列为预警专业之一的“材料化学”,对交大来说,更是一个排名在全国名列前茅的专业。陶正苏分析,之所以出现预警,这可能与一些学校扩招热门专业有关,而毕竟社会的需求度是有限的。“对专业的招生人数,每年都应该持续做些研究和分析。”

预警专业名单

社会工作、社会体育、广告学、艺术设计、表演、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化学、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国际商务、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会展经济与管理

专家解读

办学定位应有差异

一窝蜂地开设热门专业,接着又扩招学生,师资平平,办学没有特色……正是“连环套”导致了所谓热门专业招生热而就业遇冷的尴尬局面。高等教育专家熊丙奇在获悉这18个预警专业的名单后,表示一点也不惊诧。

“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些表面风光无限就业前景十分看好的专业,在我们从事研究高校就业的人看来,的确已在这几年里亮起了红灯信号。”熊丙奇认为,市教委的这一做法与此前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一份文件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当时该文件指出,我国将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熊丙奇指出,学校一窝蜂地开设热门专业,培养了大规模的人才,而社会需求没有那么大时,那些办学平平没有特色的学校出来的学生最易被社会淘汰。“比如,新闻类人才,复旦依然是块金字招牌,但是一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大量学生,试问社会有多少接纳的空间?”因此,熊丙奇表示,专业审批、招生减招、强化办学特色是应对当下的招式,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及时提供一些信息供高校参考,并给予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不过,熊丙奇非常反对仅以就业率定大学专业生死的做法。“不同大学本应有不同的办学定位,“985高校”、“211高校”这类院校,应该实施精英教育,以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而职业教育学校则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如果都用就业率评价大学办学,无疑将把所有学校都变为了职业培训所。”


(来源:《青年报》 2012年2月3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