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把论文写入江河湖海

发布日期:2009-11-25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914设置

(作者:柯文)对水产养殖应用型研究而言,什么是最大的成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上海海洋大学从领导到科研人员进一步明确答案:只有把论文写入祖国江河湖海,让新技术成为科技兴农点金石,才算成功。把论文写入祖国江河湖海,这句话说得好。

把论文写入祖国江河湖海,是对现有高校科研人员评价体系的挑战。长期以来,高校科研人员评价体系主要以论文为导向,并被社会各界所诟病。因为职称评审、工资待遇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论文的数量和刊载论文期刊的级别,故而科研人员往往围绕论文这一指挥棒疲于奔命。把论文写入祖国江河湖海,对于水产养殖这样的应用型研究来说,是一种崭新的高校科研人员评价体系导向。特别令人欣慰的是这样一种新导向,是上海海洋大学从领导到科研人员的共识,因此科研人员更多地走向江河湖海,当不会有后顾之忧。

把论文写入祖国江河湖海,体现的是应用型高校办学的社会责任。应用型高校科研人员往往是教学、科研双肩挑的,除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教学,更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无疑是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上海海洋大学与江苏一家科技集团携手,建起了1.7万亩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该校科研人员在鱼塘边开起培训班,现场教授怎样选鱼种,怎样定时喂饲料,怎样培育益生菌,从而引领周边10万亩鱼塘养殖户踏上绿色致富路。科研人员写入江河湖海的论文,也许没有能够以文字形式见诸期刊,却可以在鱼塘养殖户的喜悦和感激之情中读到。

把论文写入祖国江河湖海,更是对应用型高校科研人员成果转化能力的考验。获得科研成果不易,而要把成果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践则更难。写入祖国江河湖海的论文,来不得任何表面文章,拒绝一切废话、空话和套话。据媒体报道,上海海洋大学科研人员研发成功的“鱼种优生优育、益生菌净化水体、全过程科学投喂”养殖新模式,在江苏省华垦县有很高的美誉度。在成功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科研人员敢于走向江河湖海的实力。

把论文写入祖国江河湖海,彰显着一份豪迈,传递着一种期待。


(来源:《上海科技报》 2009年11月25日01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