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用自己的知识建设家乡 上海海洋大学图瓦学生阿布成为西部志愿者一员

发布日期:2010-06-25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414设置

汽笛声声。昨天,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布云吐·乙希背起行囊,怀揣毕业证书,踏上回乡的列车。4年前,这位来自新疆阿勒泰禾木喀纳斯湖畔的图瓦部落青年走进上海海洋大学,成为上海高校录取的第一位图瓦学生。4年后,他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出重大选择: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用自己的知识建设家乡。

“在志愿者岗位上能够帮助别人,也能使自己成长,不管多艰苦的条件,我都能适应。”报名那一天,他向辅导员高老师袒露心迹。

他来自古老游牧部落

从上海回到禾木喀纳斯湖畔,先要坐4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乌鲁木齐,再辗转换 车走上16个小时。布云吐所在的部落,是中国北方最古老的游牧部落之一,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

在家里,他排行最小,共有7个哥哥姐姐。他的母亲在他7岁那年患肝病去世了,父亲乙希好不容易把孩子们抚养长大,却在他上大学前一年,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而撒手人寰。布云吐靠自己的勤奋和兄长乡邻的帮助读完了高中。在中学,他连续几年都是班长,评上过“三好学生”,数学和地理特别好。后来进了大学,每年夏天学校放假,布云吐常会骑马走上两天,到深山密林去打松子或打草来挣钱,他的生活费有一大半是从这儿来的。

在给朋友的信中,布云吐这样写道:“我的家乡是小山村,在别人看来可能很落后,可在我心里,它最美”。

同学爱叫他“阿布”

“这次回家安顿好回来,我要给同学老师多带些葡萄乾来。”临上火车前,布云吐已经想好了,以往假期带回的乾果、自制草莓酱常常引来同学们的欢呼。

4年前,布云吐的求学之路延伸到上海。有些惶恐腼腆的他惊喜地发现,等待他的是同学们热情的笑脸和学校的无声支撑。寝室里,虽然生活习惯不同,但稍稍磨合几天,立刻亲如一家。同学们最爱“阿布”、“阿布”地叫他,他也乐呵呵地答应着。

黑黑瘦瘦,汉语不流利,性格腼腆,初来上海的布云吐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印象。如今,黑黑瘦瘦依旧的他,已经成了校武术队的核心成员,交到了不少知心朋友。

新疆小伙儿难忘:刚来学校的时候有些拘谨,话不多,学校就安排了师生与他结对,帮助他熟悉学校环境和日常生活。知道他汉语不好,室友们就为他营造“积极说汉语”的语言环境。现在,布云吐汉语的口头表达水平和听力已经大大提高,听说读写不再困难。其他的各科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社会学还拿到了94分的高分。新环境的学习压力并没有让他成为“书呆子”。课外,布云吐不仅到学校体育组当助管,勤工助学,还常常在寝室歌会上弹起吉他,一展歌喉。

“我想做点帮助别人的事”这次回家待不了多久,布云吐就要返回上海,接受为期一个月的西部志愿者培训。

刚刚毕业,家庭条件也不宽裕,正是急需找工作挣钱的时候,为啥会选择投身西部热土?不善言辞的小伙子搓着满是老茧的手,只说:“大家帮了我那么多,我就想能做点帮助别人的事。”如今已经确定,布云吐的服务岗位就在阿勒泰,他的哈萨克语、蒙语、汉语“多语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且离家乡更近了,这是小伙子最高兴的事。

他永远也忘不了,四年前得知他要远赴上海念大学,附近一百多个图瓦人自发聚集在一起为他庆祝,家家户户拿出了亲手酿制的奶酒为他送行。最亲的姨妈流着泪,把自制的珍贵草药塞进他的怀里,叮嘱“想家了就拿出来闻一闻,以后回来把

我们的家乡建得更好!”

记住那一天、那一句话,等到西部志愿者服务期满后,他要回到家乡小村,用学到的知识,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来源:《解放日报》 2010年6月25日08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