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办消息:2000年12月29日下午,我校在培训中心召开“三讲”教育总结大会,为期三个月的处级以上干部的“三讲”集中教育顺利结束。
出席会议的有全体中层以上干部,教师、离退休人员代表、老领导、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等150人。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吴嘉敏同志主持。封金章、张晓东、王英华、俞渊等同志汇报了自己“三讲”教育的体会。党委副书记、“三讲”教育办公室主任万峰对处级干部的“三讲”教育作了总结发言。
万峰副书记首先回顾了处级干部“三讲”教育的基本情况。他说,我校共有73名干部参加了“三讲”教育,发放征询意见表159份,回收125份,座谈、访谈226人次。被测评干部55人,参加测评414人。校级领导干部对处级正职进行了一一评议。评议结果全部一次通过,通过率为100%,其中优秀率69%。学校分13个小组,召开了民主生活会,有61位同志写了剖析材料。
在讲到这次“三讲”教育的初步成效时,万峰副书记指出,通过“三讲”教育,处级干部的认识有所提高;大局意见、全局观念得到了加强;各学院充分认识到学院是学校办学的重要基础,学院的活力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广大干部认识到转变校风、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根本,并引起了高度的重视;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在抓好学院工作中的保证作用;密切联系群众观念得到了加强;即知即改有初步成效。
最后,万峰副书记要求把“三讲”永远贯穿于今后的工作中去,不断地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中汲取工作的营养。在新世纪中把上海水产大学建设得更好。
作为“三讲”教育后的第一项重要工作,校党委提出<<关于推进机关改革和新一轮干部聘任工作的若干意见>>。党委书记叶骏同志作了具体部署。
叶书记指出,依据1998年校党委的机关改革三年目标和上海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结合这次“三讲”整改中提出“精简、高效、合理、规范”的要求,根据高教法第37条各高校可以自主设置内部管理机构的规定,校党委常委会经过充分讨论,听取群众意见后,制订了新一轮改革方案。
新一轮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整合管理机构,推进合署办公。校部党政机关(含群众团体)从17个处级部门减至11个。学院管理设院办公室(含学生工作办公室)。部门不求上下对口,工作保证上下对接。精简干部编制,精心设置岗位。校部党政管理干部编制数精简到全校在编教职工数的10%。学院党政管理干部编制数保持在全校在编教职工数的10%(学院在职教职工数的5%-8%与学院学生数的1%的和为编制数)。校、院党政管理干部中,正处级领导职数不超过25名,副处级领导职数不超过28名。各机关部门按其职能精心设置工作岗位,制订工作职责;强化岗位复合交叉,做到一人多岗,一岗多能,减少人数,提高效率。学院党总支(直属支部)书记可兼学院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以加强党政协调。
调整教学辅助部门,重组教学服务部门。面向全校以业务、技术管理为主的教学辅助部门调整为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面向全校以业务、技术服务为主的教学服务部门重组为教学服务中心(大学生发展服务中心)。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教学服务中心均为校直属部门,这些部门正(副)职领导的校内岗位津贴标准与校部机关部门正(副)职领导相同,但不强调行政职级的对应。
推荐结合自荐,交流结合轮岗,公开公正地选任干部。遵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推荐、自荐两种方式提名、申请,鼓励校、院交流,平行轮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通过组织考核、调配,逐级公示,逐级聘任(或试用)。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分流安置工作。机关改革必然会使一些同志的岗位发生变化,各级党组织、每位领导干部都要巩固和发扬“三讲”教育成果,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人事部门要设计分流安置方案,对机关改革涉及的教职工,除到今年底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两年的可按自愿安排退养外,其余都要妥善安置。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按时按质地完成任务。成立机关改革工作小组,健全完善选任标准和程序、岗位设置和职责,负责新一轮机关改革的组织实施,保证机关工作顺利交接,正常运转。年底前布置,学期结束前完成部门正职的聘任;明年二月底完成部门副职的聘任;三月中旬前完成科级及以下岗位干部的聘任;三月底完成所涉及教职工的分流安置。
为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叶书记最后强调,在正式合署前,各部门工作一切照旧。在新职务未聘任前,各级干部要各司其职,切实做到“工作不断,队伍不散”。
2001年1月2日下午,叶书记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作了新一轮机构调整与干部聘任工作正式启动的动员报告,他希望全校教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和参与学校新一轮机关改革与干部聘任工作。
出席会议的有全体中层以上干部,教师、离退休人员代表、老领导、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等150人。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吴嘉敏同志主持。封金章、张晓东、王英华、俞渊等同志汇报了自己“三讲”教育的体会。党委副书记、“三讲”教育办公室主任万峰对处级干部的“三讲”教育作了总结发言。
万峰副书记首先回顾了处级干部“三讲”教育的基本情况。他说,我校共有73名干部参加了“三讲”教育,发放征询意见表159份,回收125份,座谈、访谈226人次。被测评干部55人,参加测评414人。校级领导干部对处级正职进行了一一评议。评议结果全部一次通过,通过率为100%,其中优秀率69%。学校分13个小组,召开了民主生活会,有61位同志写了剖析材料。
在讲到这次“三讲”教育的初步成效时,万峰副书记指出,通过“三讲”教育,处级干部的认识有所提高;大局意见、全局观念得到了加强;各学院充分认识到学院是学校办学的重要基础,学院的活力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广大干部认识到转变校风、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根本,并引起了高度的重视;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在抓好学院工作中的保证作用;密切联系群众观念得到了加强;即知即改有初步成效。
最后,万峰副书记要求把“三讲”永远贯穿于今后的工作中去,不断地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中汲取工作的营养。在新世纪中把上海水产大学建设得更好。
作为“三讲”教育后的第一项重要工作,校党委提出<<关于推进机关改革和新一轮干部聘任工作的若干意见>>。党委书记叶骏同志作了具体部署。
叶书记指出,依据1998年校党委的机关改革三年目标和上海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结合这次“三讲”整改中提出“精简、高效、合理、规范”的要求,根据高教法第37条各高校可以自主设置内部管理机构的规定,校党委常委会经过充分讨论,听取群众意见后,制订了新一轮改革方案。
新一轮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整合管理机构,推进合署办公。校部党政机关(含群众团体)从17个处级部门减至11个。学院管理设院办公室(含学生工作办公室)。部门不求上下对口,工作保证上下对接。精简干部编制,精心设置岗位。校部党政管理干部编制数精简到全校在编教职工数的10%。学院党政管理干部编制数保持在全校在编教职工数的10%(学院在职教职工数的5%-8%与学院学生数的1%的和为编制数)。校、院党政管理干部中,正处级领导职数不超过25名,副处级领导职数不超过28名。各机关部门按其职能精心设置工作岗位,制订工作职责;强化岗位复合交叉,做到一人多岗,一岗多能,减少人数,提高效率。学院党总支(直属支部)书记可兼学院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以加强党政协调。
调整教学辅助部门,重组教学服务部门。面向全校以业务、技术管理为主的教学辅助部门调整为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面向全校以业务、技术服务为主的教学服务部门重组为教学服务中心(大学生发展服务中心)。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教学服务中心均为校直属部门,这些部门正(副)职领导的校内岗位津贴标准与校部机关部门正(副)职领导相同,但不强调行政职级的对应。
推荐结合自荐,交流结合轮岗,公开公正地选任干部。遵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推荐、自荐两种方式提名、申请,鼓励校、院交流,平行轮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通过组织考核、调配,逐级公示,逐级聘任(或试用)。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分流安置工作。机关改革必然会使一些同志的岗位发生变化,各级党组织、每位领导干部都要巩固和发扬“三讲”教育成果,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人事部门要设计分流安置方案,对机关改革涉及的教职工,除到今年底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两年的可按自愿安排退养外,其余都要妥善安置。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按时按质地完成任务。成立机关改革工作小组,健全完善选任标准和程序、岗位设置和职责,负责新一轮机关改革的组织实施,保证机关工作顺利交接,正常运转。年底前布置,学期结束前完成部门正职的聘任;明年二月底完成部门副职的聘任;三月中旬前完成科级及以下岗位干部的聘任;三月底完成所涉及教职工的分流安置。
为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叶书记最后强调,在正式合署前,各部门工作一切照旧。在新职务未聘任前,各级干部要各司其职,切实做到“工作不断,队伍不散”。
2001年1月2日下午,叶书记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作了新一轮机构调整与干部聘任工作正式启动的动员报告,他希望全校教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和参与学校新一轮机关改革与干部聘任工作。
(郑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