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大学校园中到处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正是他们,坚守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从事着琐细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生管理工作。在我们身边,美丽的水大校园里,就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轻敬业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生辅导员,他们心里无时不在想着他们的学生。
关注他们,关注他们中的每一个
李勇军老师急匆匆地走进办公室,“不好意思,临时约了学生家长,交流一下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所以……”李老师一脸歉意。“现在学校实行了学分制,学生拥有的自由度相对更大了,要管理好学生,光靠学校、辅导员是远远不够的。与家长保持联系交流就是加强管理一种很好的方式。”说起学生工作,李老师颇有想法。早在大学时代他就是一名出色的学生干部,“刚脱离学生时代,学生的想法我比较了解,当然也还缺乏工作经验。”但是他是一个勤于思考同时也善于思考的人。就在前不久,李勇军与其他老师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在食品学院领导的支持与关心下,把学生党支部建入了学生寝室。“学生宿舍党支部以宿舍为载体,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学生团结在一起,通过内容详实、形式灵活的支部活动来充分体现党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说到工作,李老师思维十分广阔。
李老师做起学生工作来事无巨细。就是这样一个大男生,在元旦那天为每一个学生写了一张贺卡,120多张啊,他说,早早买来了卡片,每天写上几张,写上自己对学生的理解与期望。话语很朴实,但我都能体会到学生收到这样的卡片时,心情该有多么激动。“难道只该学生送给老师贺卡吗?我想让学生了解。老师十分关注他们,关注他们中的每一个!”
李老师不仅是食品学院的团总支书记,还是实验室的指导老师,他正是在学业、思想、生活中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关怀。自本学期以来,食品学院逐步建立了广泛的、经常性的家校联系方式,如建立电话联系制度、邀请上海学生的家长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学生教育活动、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等等,动员家长共同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小李的工作越来越多了。但他胸有成竹:一个月保证开一次班会,一周至少下一次寝室,和外地学生家长保持通信、电话联系,经常与本地学生的家长沟通,家长会要常开……120多个学生啊,李老师肩上的担子不轻,但是他坚信,他可以,因为他热爱这份工作,热爱学生,而且善于思考善于学习!
这种时刻,我总是很自豪很满足
在堆满了书本的办公桌后,李晓晖老师抬起头,笑盈盈的脸很孩子气。其实她研究生毕业业已两年,既要带2个班的学生工作又要承担科研课题。“看来我似乎挺闲的,其实时间对我而言永远不够!”是呀,李晓晖每周要为学生上专业课,带学生实验,还有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白天工作,晚上则需要做实验研究课题,找学生谈心也只能在晚上抽时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必须了解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知道他们的性格,才有可能去关心、指导他们。我带的学生有知青子女,也有支边人员子女,生活上更需要外界的关心。”其实李老师的辅导员工作只是她的兼职,但正如她所体会到的,一旦接受了这份工作就放不下了:“学院曾经做过一次调查‘遇到困难,学生第一个会找到谁’,结果只有少数学生表明会找辅导员。这次调查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这不正说明我们辅导员日常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吗?”辅导员的工作其实就是一项“凝聚力工程”,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与认同,“工程”才会得以完成。做学生的贴心人也成了她工作基本的目标。
去年年底,李老师参加了东方电台和宝洁公司联合组织的“美丽心愿树”活动,她在心愿卡上填写的愿望是资助贫困生。这个心愿,获得了上海地区的“最真挚友情奖”,得到了5000元资助金。李老师用这笔钱带着贫困生们游玩了嘉定,还为班上的每一位学生买了一本书。李老师说:“这两年我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学生这一头,相对来讲,科研工作上收获少了,但是既然我担任辅导员,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走在校园里,不停地有学生叫我老师,向我问候,这种时刻,我总是很自豪很满足!”
服务学生,为学生创造机会
说起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计算机学院的刘智斌老师有着自己一套独特而又有效的方法。刘老师在学生时代就酷爱阅读名人传记、管理学等类型的书籍,担任辅导员以后,他将多年的积累和思考与工作结合,新意不断,成果不少。
在计算机学院的班级里,学生干部比例高达25%,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刘老师还在学院支部书记陆淑睛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针对每个班的特点制定了班级管理章程,每一个干部岗位职责明晰,使得班级日常运作得以有章可循。刘老师还结合其他辅导员老师的经验,着手实现“团学干部公务员化”。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如何让学生在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能力正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是刘老师追求的目标。他提出了班委干部“推优”制度,选举、任免结合,使得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去年计算机学院举行了“科龙”网页设计大赛,为了这次赛事的成功举办,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的舞台,刘老师联系赞助单位、邀请评委、布置场地……刘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深刻的体会,那便是服务学生,为学生创造机会。鉴于计算机学院所特有的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他还在设想,如何将学生党建与网络结合,使得计算机学院在学生思想工作上更进一步。
正如这几位老师一样,我们身边众多的辅导员就是这样认真工作、学习着,他们有的很年轻,刚告别大学时代没多久;但同时他们又是那样沉稳成熟: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迅速进入了辅导员的角色之中。辅导员的工作是琐碎的,但对学生成才又是那样举足轻重,他们正是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扮演着铺路石的角色,引导学生走向光明之路,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的成长。
关注他们,关注他们中的每一个
李勇军老师急匆匆地走进办公室,“不好意思,临时约了学生家长,交流一下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所以……”李老师一脸歉意。“现在学校实行了学分制,学生拥有的自由度相对更大了,要管理好学生,光靠学校、辅导员是远远不够的。与家长保持联系交流就是加强管理一种很好的方式。”说起学生工作,李老师颇有想法。早在大学时代他就是一名出色的学生干部,“刚脱离学生时代,学生的想法我比较了解,当然也还缺乏工作经验。”但是他是一个勤于思考同时也善于思考的人。就在前不久,李勇军与其他老师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在食品学院领导的支持与关心下,把学生党支部建入了学生寝室。“学生宿舍党支部以宿舍为载体,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学生团结在一起,通过内容详实、形式灵活的支部活动来充分体现党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说到工作,李老师思维十分广阔。
李老师做起学生工作来事无巨细。就是这样一个大男生,在元旦那天为每一个学生写了一张贺卡,120多张啊,他说,早早买来了卡片,每天写上几张,写上自己对学生的理解与期望。话语很朴实,但我都能体会到学生收到这样的卡片时,心情该有多么激动。“难道只该学生送给老师贺卡吗?我想让学生了解。老师十分关注他们,关注他们中的每一个!”
李老师不仅是食品学院的团总支书记,还是实验室的指导老师,他正是在学业、思想、生活中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关怀。自本学期以来,食品学院逐步建立了广泛的、经常性的家校联系方式,如建立电话联系制度、邀请上海学生的家长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学生教育活动、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等等,动员家长共同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小李的工作越来越多了。但他胸有成竹:一个月保证开一次班会,一周至少下一次寝室,和外地学生家长保持通信、电话联系,经常与本地学生的家长沟通,家长会要常开……120多个学生啊,李老师肩上的担子不轻,但是他坚信,他可以,因为他热爱这份工作,热爱学生,而且善于思考善于学习!
这种时刻,我总是很自豪很满足
在堆满了书本的办公桌后,李晓晖老师抬起头,笑盈盈的脸很孩子气。其实她研究生毕业业已两年,既要带2个班的学生工作又要承担科研课题。“看来我似乎挺闲的,其实时间对我而言永远不够!”是呀,李晓晖每周要为学生上专业课,带学生实验,还有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白天工作,晚上则需要做实验研究课题,找学生谈心也只能在晚上抽时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必须了解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知道他们的性格,才有可能去关心、指导他们。我带的学生有知青子女,也有支边人员子女,生活上更需要外界的关心。”其实李老师的辅导员工作只是她的兼职,但正如她所体会到的,一旦接受了这份工作就放不下了:“学院曾经做过一次调查‘遇到困难,学生第一个会找到谁’,结果只有少数学生表明会找辅导员。这次调查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这不正说明我们辅导员日常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吗?”辅导员的工作其实就是一项“凝聚力工程”,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与认同,“工程”才会得以完成。做学生的贴心人也成了她工作基本的目标。
去年年底,李老师参加了东方电台和宝洁公司联合组织的“美丽心愿树”活动,她在心愿卡上填写的愿望是资助贫困生。这个心愿,获得了上海地区的“最真挚友情奖”,得到了5000元资助金。李老师用这笔钱带着贫困生们游玩了嘉定,还为班上的每一位学生买了一本书。李老师说:“这两年我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学生这一头,相对来讲,科研工作上收获少了,但是既然我担任辅导员,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走在校园里,不停地有学生叫我老师,向我问候,这种时刻,我总是很自豪很满足!”
服务学生,为学生创造机会
说起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计算机学院的刘智斌老师有着自己一套独特而又有效的方法。刘老师在学生时代就酷爱阅读名人传记、管理学等类型的书籍,担任辅导员以后,他将多年的积累和思考与工作结合,新意不断,成果不少。
在计算机学院的班级里,学生干部比例高达25%,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刘老师还在学院支部书记陆淑睛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针对每个班的特点制定了班级管理章程,每一个干部岗位职责明晰,使得班级日常运作得以有章可循。刘老师还结合其他辅导员老师的经验,着手实现“团学干部公务员化”。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如何让学生在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能力正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是刘老师追求的目标。他提出了班委干部“推优”制度,选举、任免结合,使得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去年计算机学院举行了“科龙”网页设计大赛,为了这次赛事的成功举办,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的舞台,刘老师联系赞助单位、邀请评委、布置场地……刘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深刻的体会,那便是服务学生,为学生创造机会。鉴于计算机学院所特有的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他还在设想,如何将学生党建与网络结合,使得计算机学院在学生思想工作上更进一步。
正如这几位老师一样,我们身边众多的辅导员就是这样认真工作、学习着,他们有的很年轻,刚告别大学时代没多久;但同时他们又是那样沉稳成熟: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迅速进入了辅导员的角色之中。辅导员的工作是琐碎的,但对学生成才又是那样举足轻重,他们正是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扮演着铺路石的角色,引导学生走向光明之路,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的成长。
(彭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