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思想稳定 狠抓教学质量 发展特色学科

发布日期:2002-02-28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897设置

    针对新学期工作实际、师生员工思想动态,校党委分析了学校当前主要问题,理清思路,狠抓落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001年是我校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年科研总经费1551.31万元,比2000年增长26%;在南汇建设了新校区,办学资源与规模有了较大增长;召开了校第六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及纪委;水产养殖学科成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学校实施了劳动人事分配改革新方案,完成了科教改革第二轮聘任工作。
    在我校发展有了良好趋势,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如何使广大教职工排除干扰、稳定思想、团结一致、努力工作,校党委审时度势,提出了本学期工作的四个重点:一是在上海高校布局调整中,明确学校发展地位;二是贯彻教育部2001年4号、5号文件精神,狠抓教学质量;三是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教师职务聘任为抓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加强调研,促进作风建设。
    为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推进学校发展,党委开展了一系列仔细认真的工作。
    去年年底前,党委组成了调研班子,分南北两组调研各地多校区办学情况,并形成了调研报告。校党委还组织研究学校布局方案,党委书记、校长两次向市教委主要领导汇报。
    在上海市新一轮浦江开发中,杨浦区设想整合区内上海水产集团、上海水产大学及其他水产企事业单位的优势,结合江浦路水产码头等设施,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水产交易、休闲、娱乐、饮食中心。而为杨浦区服务、加强区校合作也一直是学校的宿愿。学校领导马上主动与杨浦区联系。杨浦区区长岑富荣春节前率区各职能局局长到水产大学实地商议共同开发浦江大计。上海水产集团总公司有81%的资产在杨浦区,具有90年历史的上海水产大学核心教学、科研主力也在杨浦区。此外,杨浦区还有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研究所、江浦路水产市场、四平路水产市场、水产第一、第三批发市场。整合这些优势,构建现代化、具有国际水准的水产集散、饮食娱乐、科学教育、渔业展示基地,不仅是可能,而且完全会变成现实。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海洋产业中海洋生物产业占到54%的比重,水产又是海洋生物产业中的主要部分。因此,筹建现代水产城不单单是个宏伟设想,也将成为杨浦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上海新一轮浦江开发的亮点。通过交流,区、校达成了抓住机遇,在杨浦区共同发展的共识。 
    应农业部要求,校领导还赴京汇报了有关情况,并将农业部的意见向上海市作了汇报。
    在教学质量方面,2001年虽然学校扩招,学校在抓教学质量上始终不放松。校党委常委会多次研究教学质量问题,提出了2002年要成为“教学质量年”。除了认真贯彻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精神,制订、下发上海水产大学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决定,严格教学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督导、评估、激励机制,落实校院两级领导听课制度,开展院系教学工作状态随机评估。开学初校党委提出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为抓教学质量三个重点时段,要求校院两级干部重点抓好教学管理工作。校党委领导还多次与托普信息技术学院负责人一起研究、制订对合作培养的学生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改进措施,已初见成效。
    校党委特别重视素质教育,利用去年我校学生在上海电视台智力大冲浪中保持八次擂主并且成为年度总冠军,今年国务院部委招考公务员中我校成为上海进入面试层人数最多的高校等事例,要求各学院总结经验,继续狠抓素质教育,把学校建设成为素质教育上有特色的高校。
    水产养殖学科成为教育部重点学科,使我校成为上海市拥有教育部重点学科的13所高校之一,极大鼓舞了教职工士气。校党委利用此时机,提出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发展特色学科的思想。准备以渔业学院和海洋学院为主,带动食品、经贸、信息、工程等学科发展,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注意学科集成,通过学科综合进行创新,加强“综合性研究中心”的建设,建立适应形势需要的研究中心。
    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在新学期的中层干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校党委把学校开展的工作及有关情况及时向教职工进行了通报,沟通了信息,稳定了情绪,鼓起了信心。开学以来,教学秩序良好,教职工精神面貌一新,正以奋发有为的状态迎接市八次党代会、党的十六大,迎接建校90周年。

(党办)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