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我校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将原总务处所属饮食、维修、车队等部门与学校规范分离,以并入的形式进入市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成立上海水产大学后勤服务中心,同时将门诊部(原卫生科)以托管的形式交校后勤服务中心管理。中心下属的饮食、维修、车队都先后经历了人员机构调整竞聘上岗的改革。今年年初,学校明确门诊部的托管,除了职称评聘管理外,所有的工作都由校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工资实施总额包干。为推进门诊部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优化队伍结构,调动广大医务员工的积极性,根据门诊部的实际情况和上级领导部门的指示,今年春季一开学,后勤服务中心就把门诊部内部改革列为中心上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学校全力支持下,1月25日成立了由校人事处处长、后勤与产业办公室副主任(甲方代表)、校后勤服务中心正、副总经理参加的校门诊部改革领导小组,小组指定专人利用寒假起草了改革方案,一开学小组讨论通过了门诊部内部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按照“根据需要定编定岗、工资总额包干、全员竞聘上岗、人员适当交流”的改革思路,《改革方案》明确了岗位数、岗位职责、应聘条件、分配方案、招聘范围和操作办法。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按程序分步实施,集体讨论决定,得到了市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学校和门诊部竞聘人员的认可。
在门诊部内部改革期间,校门诊部改革领导小组于3月5日贴出上海水产大学门诊部人员招聘启事,3月6日在门诊部内部召开了改革动员会,收到校内外应聘申请24份,根据《改革方案》中“适当引进高级专家、紧缺人才”和“分步实施、划档选岗、鼓励竞争、务求实效”的精神,校门诊部改革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先对应聘门诊部主任的4位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面试答辩、组织考察,然后对候选人进行评议打分,最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门诊部新主任,引进了具有高级职称,又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男性外科医师来担任上海水产大学门诊部主任,聘任期两年,解决了目前门诊部缺少外科医生、男医生和高级职称专家的局面。高级人才的引进,将对提高门诊部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门诊部的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门诊部主任的外聘,这在上海高校中尚属首创,只有通过改革,才得以实现人才引进、人员交流、资源共享,广大师生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实惠。
继门诊部主任的聘任工作结束后,校门诊部改革领导小组和新主任又认真研究了门诊部重要岗位的设置方案,根据医护工作特点和两地办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对应聘组长的候选人举行面试答辩,自荐与考察相结合,学历与能力相结合,根据工作需要产生了医护组长、防保组长、南汇组长,组长将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未被聘用的组长候选人,新主任和校门诊部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分别与她们进行了谈话、相互沟通、交换看法。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工作,3月20日,门诊部各岗位应聘结果揭晓。由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施永忠主持召开了门诊部全体员工大会,会上校后勤服务中心沙德银总经理宣读了聘用新主任的决定,为新主任颁发了聘书,也把一付重担交给了新主任;新主任谈了就职感想,宣布分组情况和各岗位应聘结果,谈了今后工作设想和近期工作布置。中心徐越甫副总经理对门诊部内部改革工作作了总结;最后沙德银总经理作了重要讲话,向门诊部的全体员工宣传了水大后勤服务中心的工作思路:抓改革,转变员工观念,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抓管理,建立服务规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抓发展,搞好后勤服务保障,拓展新的市场。通过“三个抓”达到“三满意”,即服务对象满意、领导满意和辛勤工作的后勤职工满意,最重要的是师生满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今年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
中心希望通过这次改革,医务人员能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开展特色服务;建立服务规范,实施科学管理;着眼于未来,门诊部的同志要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发扬团队精神,工作中相互协作,相互补台,在新主任的带领下,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把门诊部的各项工作做好,年底结出丰硕的成果。
历时近一个月的门诊部内部改革工作至此告一段落,校门诊部改革领导小组在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后,由组长沙德银宣布解散。
在学校全力支持下,1月25日成立了由校人事处处长、后勤与产业办公室副主任(甲方代表)、校后勤服务中心正、副总经理参加的校门诊部改革领导小组,小组指定专人利用寒假起草了改革方案,一开学小组讨论通过了门诊部内部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按照“根据需要定编定岗、工资总额包干、全员竞聘上岗、人员适当交流”的改革思路,《改革方案》明确了岗位数、岗位职责、应聘条件、分配方案、招聘范围和操作办法。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按程序分步实施,集体讨论决定,得到了市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学校和门诊部竞聘人员的认可。
在门诊部内部改革期间,校门诊部改革领导小组于3月5日贴出上海水产大学门诊部人员招聘启事,3月6日在门诊部内部召开了改革动员会,收到校内外应聘申请24份,根据《改革方案》中“适当引进高级专家、紧缺人才”和“分步实施、划档选岗、鼓励竞争、务求实效”的精神,校门诊部改革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先对应聘门诊部主任的4位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面试答辩、组织考察,然后对候选人进行评议打分,最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门诊部新主任,引进了具有高级职称,又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男性外科医师来担任上海水产大学门诊部主任,聘任期两年,解决了目前门诊部缺少外科医生、男医生和高级职称专家的局面。高级人才的引进,将对提高门诊部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门诊部的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门诊部主任的外聘,这在上海高校中尚属首创,只有通过改革,才得以实现人才引进、人员交流、资源共享,广大师生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实惠。
继门诊部主任的聘任工作结束后,校门诊部改革领导小组和新主任又认真研究了门诊部重要岗位的设置方案,根据医护工作特点和两地办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对应聘组长的候选人举行面试答辩,自荐与考察相结合,学历与能力相结合,根据工作需要产生了医护组长、防保组长、南汇组长,组长将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未被聘用的组长候选人,新主任和校门诊部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分别与她们进行了谈话、相互沟通、交换看法。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工作,3月20日,门诊部各岗位应聘结果揭晓。由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施永忠主持召开了门诊部全体员工大会,会上校后勤服务中心沙德银总经理宣读了聘用新主任的决定,为新主任颁发了聘书,也把一付重担交给了新主任;新主任谈了就职感想,宣布分组情况和各岗位应聘结果,谈了今后工作设想和近期工作布置。中心徐越甫副总经理对门诊部内部改革工作作了总结;最后沙德银总经理作了重要讲话,向门诊部的全体员工宣传了水大后勤服务中心的工作思路:抓改革,转变员工观念,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抓管理,建立服务规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抓发展,搞好后勤服务保障,拓展新的市场。通过“三个抓”达到“三满意”,即服务对象满意、领导满意和辛勤工作的后勤职工满意,最重要的是师生满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今年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
中心希望通过这次改革,医务人员能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开展特色服务;建立服务规范,实施科学管理;着眼于未来,门诊部的同志要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发扬团队精神,工作中相互协作,相互补台,在新主任的带领下,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把门诊部的各项工作做好,年底结出丰硕的成果。
历时近一个月的门诊部内部改革工作至此告一段落,校门诊部改革领导小组在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后,由组长沙德银宣布解散。
(徐越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