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 累计签订合作项目十余个

发布日期:2002-04-02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961设置

    我校积极响应、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通过科技支持、技术输出,有效支持了西部地区的科技进步。
    我校在云南省红河州地区合作建立了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220万元,已建立一套660平方米的工厂化养殖车间。目前,基建工作已顺利进行,并准备联合向澳大利亚引进适合工厂化养殖的新品种。
    新疆是西部开发中的重要地区。我校与新疆展开了多项科技合作。渔业学院的陈马康、童合一两位教授曾多次赴疆,对新疆的湖泊、水库进行渔业调查,渔业规划和渔业开发等工作,为我校与新疆地区的科技合作打下基础。
    我校与新疆地区合作项目有2001年与新疆建设兵团小海子水库管理处合作,在小海子水库(南库)养殖中华绒螯蟹获得成功,共生产河蟹近6万斤,平均规格达3.2两,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改变了过去该水库主要以放养鲢、鳙、草鱼为主、经济效益低的状况。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流入北冰洋的唯一国际性河流。该河具有我国其它地区所没有的欧洲水系鱼类,如丁鱼岁、白斑狗鱼、梭鲈、哲罗鱼等。以我校首席教授李思发为首的鱼类种质资源研究室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作,进行额尔齐斯河流域特种鱼类的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工作,2001年在国内首次成功人工繁育了丁鱼岁220万尾,育成苗种约50万尾,2002年计划育苗1000万尾。白斑狗鱼属冷水性凶猛鱼类,肉质坚韧少刺,俄罗斯人视为鱼中上品,经济价值很高,也可作观赏鱼,2001年育鱼苗4万尾。
    我校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合作,在石河子水产良种场的基础上共同建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海水产大学联合水产良种场”。
    去年暑假,根据团中央要求,我校博士团赴新疆科技下乡,进行科技服务,宣传和讲授水产养殖技术,为他们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取得良好效果。
    我校与四川省在设施渔业、特种水产品养殖方面有着广泛合作,如与通威集团就特种水产品的工厂化养殖、与仪陇县特种水产养殖等开展过各种合作,在科技合作方面建立了比较密切的联系。
    去年我校与甘肃省榆中就“陆上封闭循环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
    我校与江西的科教合作起步较早,合作内容广泛:1995年底,我校食品学院与江西九江华夏实业有限公司在“水产品软包装方便食品”开展了技术合作;1999年在江西省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后,我校实施了科技援助江西建设家园计划。受江西省政府、省水产局委托,我校1999年以来为江西省举办了三期水产领导干部培训班,有150多名县级水产局(站)长接受了培训。1999年11月我校与江西农业大学达成合作办学协议。2000年5月我校与江西省技术推广站联合进行了江西河蟹振兴工程项目的合作;2000年与江西萍乡九昌隆综合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制出“中华鳖酒”上市。2001年6月我校与江西南昌市水产研究所合作研究茶粕药物效果及其产业化开发。2001年我校与江西武冠油脂有限公司共同进行茶粕检测合作。2001年我校与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就建立“江西省水产高新科技开发示范园”达成了合作协议,得到上海市科委的资助。2001年我校李家乐副教授与江西省德兴县就河蟹生态养殖开展了合作,受到上海市科委资助。
    我校利用综合优势,在参与西部合作中,地点找得准,项目抓得准,合作过程中重实质、重质量、重效益,并不断总结经验,寻求新的突破和空间,受到西部同人的好评。不仅扩大了学校影响,而且为西部建设出了一份力。

(科研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