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修身,做人之本——访敬老院有感

发布日期:2002-04-22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070设置

    大学生朋友们,你是否关注过身边的弱势群体,你是否曾经想过奉献自己一份爱心,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们?本着一份爱心,我们于本周星期二走访了定海街道敬老院。
    天蓝、水清、路净、街洁、楼高、灯灿,这往往是大上海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然而定海街道环境状况却迥然而异。坐落在棚户区的敬老院设备状况落后,老人生活条件艰苦。此情此景,不由让我们深深感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能为这些老人做些什么?在这里,不需要你具备高深的知识理论,不需要你拥有能言善辩之口才,只需要一种实干精神,一颗发自内心帮助关怀他人的平常心。
    团委办公室决定与敬老院达成共建活动,定期组织团委学生干部慰问老人,与老人聊天、打扫卫生,并且邀请我校艺术团为老人表演文艺节目,丰富老人们的娱乐生活。在与院长的交谈中,我们突然明白到:这是一次“立德修身”的实践活动,这也是创建大学生精神文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语:“人无德不正,国无德不兴”,“道德不倡,天下不宁”这一切都说明了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缺的调控手段。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要有良好的道德来规范与维系,历史事实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兴盛走向衰弱,无不从道德伦常开始。例如,罗马帝国的崩溃,清王朝的颠覆……近来,我校提倡立德修身,建设校园文明。试想一下,大学生若不注重加强自身道德品质培养,不讲文明,那么课堂上手机铃声将此起彼伏,课桌上将刻满“花脸”。教室将成为噪音、垃圾、脏话及一切不文明行为的“收容所”……我们应该记住共和国50多年历史时空闪烁在身旁的一个个平凡而又光辉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张海迪……每一个姓名都代表着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张扬着道德之大旗,耸立一座座人格之丰碑。既然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杰出榜样,作为当代跨世纪大学生何不从自我做起,从每件小事中学会自治、自律、自育。努力成为一名德高品优、人正、心善的有用之才。
    锦绣中华、礼仪之邦、文明建设人人参与,立德修身、立志成才、养成美德从我做起。

(王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