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教诲 浅谈感受

发布日期:2002-05-31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714设置

    5月28日下午1:30,党委副书记万峰在百忙之中为我校大学生作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入世后大学生如何科技创新》的专题报告。同学们提出了大家比较关心的入世后就业问题。万副书记说:“入世后,我们大学生将面临着很多的就业机会,许多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在上海设立基地,所以需要很多优秀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当多注意就业市场的动向。此外,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很好的工具,在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同时,我们还可以跨行业择业,成为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就业面才能更宽。”在谈到我们学校将采取哪些措施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问题时,万副书记表示学校和团委将提供一定基金和培训机会来鼓励同学们创造出更多科技成果。
    勇气是创新的前奏。万副书记谈到要创新应该有“敢为人先”的气魄,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而这恰恰是当前大学生所欠缺的。创新需要有“执著的追求”,“盯住目标、敢于梦想”;同时,还需要“有批判的勇气、敢于否定”以及“对生活充满激情”。热爱生活,有明确的生活意义和目的,生活中善于观察,敢于突破框架束缚,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万副书记一席话深刻精辟,让大家受益匪浅。
    今天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际,我们更加深刻领会到“创新”对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更深刻地感受到与时俱进的紧迫感。成才创新的勇气来自于勤奋的学习和强烈的责任感,来自于不计个人得失,来自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敢想敢说,敢作敢为,敢为天下先。
    创新需要能力。创新不是盲目蛮干,凭一股热情,搞昙花一现。创新需要的是广博的知识与开阔的视野!万副书记说得好“第一课堂是创新的基础,第二课堂是锻炼创新能力的场所,也是创新的保证”。万副书记使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结合思想教育以及以网络为立足点的准则,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在网络上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1、开设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的网站,对师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2、网站建设要贴近校院,贴近师生,融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同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3、运用校院新闻资源,整合校报、广播台等媒体,搭建校园网络新闻立体平台,做好典型宣传,热点透视和舆论引导工作。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宣传表扬。
    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学院积极应对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学生科技创新途径和机制。在刘智斌老师指导下,成立了8个科技社团,带领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活动。从计算机学社到IT社团联盟,从交大银河大赛到第一届IT节,按照万峰副书记为第一届IT节的题词“服务社会、增长才干,努力攀登IT高峰的要求不断拚搏、不断前进。”从建设党团网站并在第四届青少年科技节荣获高校课外科技作品的优秀参与奖,到网络文化研究会被评为校明星社团、其成员在“我眼中的无线通信——上海移动通信杯”首届上海高校学生IT科技类社团征文大赛个人一等奖和个人优胜奖;从开展“服务学雷锋、科技攀高峰”,到代表学校参与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5.1上海高校优秀社团展示”,计算机学院的学子们在实践中增见识、长才干。
    当代大学生需要创新,更重要的是需要创新的勇气与胆魄。我们不妄自菲薄,我们不骄傲自满,我们为母校90周年的历史感到骄傲自豪,我们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学校美好的明天!

(陆淑睛)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