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做好“三级党校”管理工作

发布日期:2003-09-27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974设置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已从千人大学变为万人大学,从一校区办学到跨地区的两校区办学,信息学院也从原来的几百人发展到目前的近1700人,如何结合各学院的实际切实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信息学院按照学校党建“三级党校”的培养模式,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形式和培养教育模式上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
    首先,建立初级党校常设考场。初级党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和考核。目前学生中存在的缺乏理论学习的热情,甚至惧怕的情况,由此造成我们组织工作有一定困难,这和我们在教育和考核的形式上不够灵活有一定关系,特别是我院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还按照过去的教育方法,可能比较被动。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思路,在工作中我们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在学习的形式上,组织一些比较高层面的报告,同时,更多的推荐书目,让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去读。2、灵活而严格的考核。以前存在高级党校毕业了,到组织部谈话,结果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等等,都不明白。这与我们的考核不够严格,初级党校往往流于形式,只要交文章就可以了有一定的关系。但文章是不是自己的理解和领会的,却存在很大的疑问。因此,初级党校要严格,可以采用考试的方式。但在考试的方式上可以灵活,采用常设考场的形式。考试的内容划定,就考察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考试方式闭卷。学生只要觉得自己掌握了,可以随时来考。当然了,我们可以相对安排集中的时间,比如每月7日。3、考试与文章相结合。过去我们都存在我们学院让学生写东西难的问题。把写文章作为初级党校晋升中级党校的一个重要依据,要求学生写思想汇报要联系实际,能够和一些征文结合起来,比如《文汇报》的学子征文。然后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评价,决定发展,这样也激发了要求进步的学生提高理论水平的积极性。
    其次,拓展中级党校的覆盖面。要对中级党校这支队伍严格考察,加强锻炼,提高积极分子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发挥应有的作用。把中级党校的学员充实到学院工作的各个部门,比如辅导员办公室、院办等等,还有学校的各个部门,比如学生处、档案室等等。通过一定量的工作让他们接受实践的考验,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的奉献意识、团队意识和组织纪律性,特别是在一些大型活动或者突发事件中,中级党校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另外,中级党校还可以作为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提供挂职锻炼的一种方式。但问题是,由于中级党校的面很广,而且在时间上比较零散,这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在团委拟增设党建部,由学生党员构成,主要是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优势,而且这个部门作为连接团委和学生党支部的接口,因此从学生支部选调学生党员、特别是预备党员担任这个部门的成员,不仅可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且让党员能够教育渴望入党的积极分子,这样也可以形成一个梯队。
    再次,增强对高级党校的透明度和约束力。从培养的角度来说,到了高级党校已经到了最后成熟的阶段。这个时候,往往学生会有差不多的感觉,因此,往往会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高年级同学,这个时候会遇到种种问题,不能很好的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而且这时他们会很关心到底能不能最终入党,又希望能够有所作为,所以两种心态会交织在一起,因此这个阶段,一方面我们要关心这部分同学的思想动态,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另一方面我们要鼓励他们把学习搞好,同时能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我们可以采用这么一种方式,公布“*****期党校”,让同期党校毕业的学生形成一个集体,然后每一期党校学员推举一个负责人,不同期的学员之间可以彼此竞争,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鼓励他们建功立业、学业有成,同时我们在政策上也可以灵活,不一定前期的学员先发展,完全可以从“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角度,让他们认识到只有集体发展了个人才能发展。
    最后,党员管理要透明化。党员作为学生的优秀群体,不仅应该受到关心,而且理应受到监督。所以,我建议建立党员公示和事迹展示。让学院的党员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让其他同学真正感受到这些党员确实是学习的榜样和看齐的标兵。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比如建立党员义务活动日,党员服务岗以及各类理论学习征文活动等等。让学生党员能够动起来,真正形成示范效应。

(刘智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