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家推荐长篇报告文学:《海魂》

发布日期:2004-06-29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833设置

    1995年2月,在中国远洋渔业10周年庆典前夕,以《穆斯林的葬礼》、《国殇》等蜚声文坛的著名作家霍达的长篇报告文学《海魂》出版发行。这本书虽不是专为水大而作,但实际上就是在写水大,写水大的人,写水大的校友。这是一部凝聚着水大人血和泪,成功与喜悦的纪实作品。可以说,水大90余年的精神和修为都体现在书中所涉猎的几个人身上了,他们是水大的骄傲,是水大90余年历史积淀在今天的最好阐释。他们就是海魂。
    书中有这样一些历史镜头:
    1981年初,旅居西班牙的一位华侨写信给祖国,建议祖国派出船队,开创远洋渔业。中国远洋渔业就此拉开序幕。
    1985年3月10日,中国第一支由13艘渔船、200余人组成的远洋渔业船队从福建马尾启航经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赴几内亚比绍,对西非渔场进行考察、探捕。总负责是我校校友、中水公司总经理张延喜,技术负责是我校教师季星辉。他们一个在大后方北京,一个在前方西非,一个负责战略,一个负责战术。
    1985年9月下旬,西非鱼货第一次运到北京。在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的餐桌旁边有一个牌子上写着:“西非远洋鱼”。
    1988年3月10日,中央电视台在《历史上的今天》栏目中旧事重提:三年前,中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从马尾港启航……
    如今,《海魂》中“三度出山”的季星辉教授已经退休。当年,季星辉教授为了照顾生病的夫人,举家迁往西非,然而,最后他的夫人还是匆匆病逝在异国他乡。季教授是在国际刑警组织的特许下,带着夫人的骨灰和儿子一起乘飞机回国,并按风俗将夫人安葬在老家江苏启东。王锦浩,是中水派往西非最早的研究生,也是我校第一位捕捞学硕士研究生。当年在“赴非”途中他父亲病逝,但因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直到目的地后组织上才让他知道……
    令人自豪的是,几内亚比绍已被业内认为水中的“井冈山”。无疑,这个“井冈山”是水大人开辟的,她属于水大。我校被誉为“中国水产高等教育的摇篮”,无疑也是和水中“井冈山”的诞生分不开的。
    读了此书,我们就会感到,其实,伟大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中间。因为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同事中就有很多季星辉教授这样的人物。
    欲知具体内容,请读者阅读霍达作品长篇报告文学《海魂》(1995年2月第1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并参考校报即将发表的评论员文章:《水中“井冈山”遐想》。
    明年的3月10日是中国远洋渔业20周年纪念日。我们该准备点什么?

(章华明)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