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我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隆重推出研究生基础前沿课程等一系列研究生教育改革措施之后,我校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日前在科技楼四楼举行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圆桌会议标志着修订工作的正式启动。黄硕琳副校长、各学院院长、研究生教学副院长、本科教学副院长、研究生教学秘书、研究生部全体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研究生部施志仪主任主持。
研究生部主任施志仪教授向与会同志系统介绍了本次修订工作的意义、要求、重点及工作程序。他强调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是学制改革的需要、是全校一盘棋的需要,是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相辅相成、齐头并举的一项工作,有着血脉传承的关系。施主任还深刻剖析了现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四大弊端:不利于最大限度发挥研究生和导师的能动性、不利于“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目标的实现、不利于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的有机结合、不利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本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大原则是: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培养方案原则上按一级学科制订;无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培养方案原则上按二级学科制订。各学科、专业下不再分设研究方向。并要求围绕研究生学制的改变,革新课程体系,强化过程管理,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会议还回顾了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前期准备工作,研究生部早在一年前就开始酝酿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和培养方案修订的基本要求,会议展示了关于研究生培养方案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及分析,充分体现了我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精神。
会议就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要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修订原则、学制改革、学分分布、课程体系结构等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赞成硕士生学制由原来的3年缩短为2年半,博士研究生学制由原来的3年改为3~4年,强调学制的弹性化。
黄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缩短、博士研究生培养年限加长是当前大势所趋,学制改变仅仅是导火线,但不是终极目标,提高培养质量才是目的所在。黄副校长要求各学院要重视本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注重发挥各学科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重点放在我校研究生培养的准确定位上。他还强调指出,在优化整合研究生课程体系时要把握两个出发点:一是着重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二是要有利于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对于新增的硕博点,尤其要注意借鉴各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希望各相关部门众志成城,严格遵循修订程序和日程,借此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部主任施志仪教授向与会同志系统介绍了本次修订工作的意义、要求、重点及工作程序。他强调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是学制改革的需要、是全校一盘棋的需要,是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相辅相成、齐头并举的一项工作,有着血脉传承的关系。施主任还深刻剖析了现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四大弊端:不利于最大限度发挥研究生和导师的能动性、不利于“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目标的实现、不利于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的有机结合、不利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本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大原则是: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培养方案原则上按一级学科制订;无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培养方案原则上按二级学科制订。各学科、专业下不再分设研究方向。并要求围绕研究生学制的改变,革新课程体系,强化过程管理,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会议还回顾了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前期准备工作,研究生部早在一年前就开始酝酿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和培养方案修订的基本要求,会议展示了关于研究生培养方案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及分析,充分体现了我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精神。
会议就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要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修订原则、学制改革、学分分布、课程体系结构等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赞成硕士生学制由原来的3年缩短为2年半,博士研究生学制由原来的3年改为3~4年,强调学制的弹性化。
黄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缩短、博士研究生培养年限加长是当前大势所趋,学制改变仅仅是导火线,但不是终极目标,提高培养质量才是目的所在。黄副校长要求各学院要重视本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注重发挥各学科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重点放在我校研究生培养的准确定位上。他还强调指出,在优化整合研究生课程体系时要把握两个出发点:一是着重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二是要有利于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对于新增的硕博点,尤其要注意借鉴各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希望各相关部门众志成城,严格遵循修订程序和日程,借此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刘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