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总结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经验,加强教学研究,5月24日下午,社科部在行政楼304室召开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程裕东副校长出席,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海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室施索华老师、上海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海大学概论教研室主任顾晓英老师应邀到会介绍经验。人文学院、教务处、学生处负责同志以及社科部全体教师参加研讨。会议由社科部副主任郑黎芳主持
会议就我校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总结,并把近二年来社科部教师围绕新教材、新课程、新方法的思考编成了论文集。施索华老师、顾晓英老师分别介绍了各自的教学经验。施索华老师认为,教学有章,教法无常,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要以大量生动、新鲜、能动、创新的教学内容,辅之以灵活多样形式来进行。她诗化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优雅的风度,展示了一个优秀思政课教师的风采,也使在座的人深受感染;顾晓英老师介绍了上海大学建设概论课精品课的经验,特别是概论课程“项链”访谈教学模式,为大家提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模式。
程裕东副校长讲话时指出,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通过改革来发挥它的实效性,来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搞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也需要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全方位、网络化的教育格局。
会议就我校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总结,并把近二年来社科部教师围绕新教材、新课程、新方法的思考编成了论文集。施索华老师、顾晓英老师分别介绍了各自的教学经验。施索华老师认为,教学有章,教法无常,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要以大量生动、新鲜、能动、创新的教学内容,辅之以灵活多样形式来进行。她诗化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优雅的风度,展示了一个优秀思政课教师的风采,也使在座的人深受感染;顾晓英老师介绍了上海大学建设概论课精品课的经验,特别是概论课程“项链”访谈教学模式,为大家提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模式。
程裕东副校长讲话时指出,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通过改革来发挥它的实效性,来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搞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也需要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全方位、网络化的教育格局。
(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