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口述历史:延安精神》(以下简称《口述历史》)编撰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在市科教党委党校举行。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校党委书记叶骏,上海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方孔嘉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秘书长、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黄晞建参加会议,会议由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市科教党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杨元华主持。
编撰工作的关键是书的质量、内容。为保证质量,方孔嘉副局长对编撰人员提出四点要求: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要饱含感情,充分准备,多做案头工作,查找阅读大量历史资料;要满腔热情投入创作,立论要正确,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努力做到思想性、真实性、可读性的统一;大学生要珍惜此次社会实践机会,通过参与编写工作,努力促进自身成长,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要通力合作,加强组织、领导、沟通。他最后祝愿,《口述历史》编纂工作圆满完成。
培训会上,上海戏剧学院宣传部部长张生泉、上海市党史研究室吴祥华处长,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江卫平分别就《口述历史》一书的采访、撰写工作以及时间节点安排等作了讲授和介绍。
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方孔嘉讲话
方孔嘉副局长讲话时指出,编写《口述历史》一书非常有意义,它既是党史征集工作的需要,也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的需要。同时,还是当前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需要。他说,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延安精神的创造者、实践者,也是历史见证人。通过口述历史的形式,可以把他们知道的、感悟的人生哲理以及革命经验保存下来,更好发挥党史资料资政、育人、存史的作用。同时,该书的编写可以充分发挥老干部在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特殊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让老同志的革命精神得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可以传承,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贡献。编撰工作的关键是书的质量、内容。为保证质量,方孔嘉副局长对编撰人员提出四点要求: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要饱含感情,充分准备,多做案头工作,查找阅读大量历史资料;要满腔热情投入创作,立论要正确,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努力做到思想性、真实性、可读性的统一;大学生要珍惜此次社会实践机会,通过参与编写工作,努力促进自身成长,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要通力合作,加强组织、领导、沟通。他最后祝愿,《口述历史》编纂工作圆满完成。
培训会上,上海戏剧学院宣传部部长张生泉、上海市党史研究室吴祥华处长,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江卫平分别就《口述历史》一书的采访、撰写工作以及时间节点安排等作了讲授和介绍。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