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岸海域生物栖息地生态改善与评价技术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08-11-03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4082设置

      2008年10月28-29日,沿岸海域生物栖息地生态改善与评价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农业部渔业局资环处吴晓春处长应邀出席开幕式,潘迎捷校长到会祝贺,周应祺教授主持研讨会。

      来自美国缅因大学、新布什罕尔大学、麻州大学、美国吾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西北渔业科学中心、日本高知大学、日本独立行政法人水产综合研究中心水产工学研究所、日本ALPHA水利工程咨询株式会社、英国赫尔大学、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台湾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科院南海所、水科院东海所和南海所等5个国家和地区的17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多位学者教授出席研讨会,25位知名学者和优秀科学家在会上作主题报告和演讲。

农业部渔业局资环处吴晓春处长向中外学者介绍我国渔业管理制度。

外国专家作主题演讲。

      会上,吴晓春处长就我国的渔业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生生态保护等作了介绍。他说,当前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课题。长期以来中国实施了负责任的渔业管理,在控制捕捞强度和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中国实施的海洋伏季休渔规模比较大,涉及中国沿岸18000多公里和上百万的渔民,海洋伏季休渔制度不仅使中国的渔民获得了实惠,通过2~3个月的休渔,使海洋生物资源的生长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同时通过资源的有效保护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海域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他高度肯定了海洋生物栖息地生态改善和环境修复技术研究对于海洋渔业特别是近海渔业的重要意义。他说,在传统的渔业资源管理上,栖息地的保护和再造以及人工鱼礁、海洋物产等建设的内容是十分有意义的。他将栖息地的保护和再造形象地比喻为在高速路上建立一系列服务区,或者说是海洋生物的避难所,为海洋生物在关键的发育时期提供一个更有力的保护。

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合影。

      围绕岛礁、河口、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大型海藻场等生态系统以及资源保护区、渔业资源增殖、渔业资源管理与评估、生态系统评估与修复、生态型渔具改良等内容,中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希望今后共同开展海洋生态修复、生物栖息地改善以及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等领域的合作研究。
      本次会议是我校搬迁到临港新校区后的首次国际研讨会,是海洋科学学院承担的‘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上海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但向外展示我校新址风貌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而且对于促进我校海洋学科建设、规划‘十二五’相关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等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海洋科学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