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表彰功勋科学家 朱元鼎教授名列榜首

发布日期:2008-12-10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407设置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12月5日在建院30周年庆祝大会上,首次表彰14名“功勋科学家”和95名突出贡献者。
     
荣获“功勋科学家”称号的是:著名鱼类学家和水产教育家、中国鱼类分类学奠基人朱元鼎,世界著名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和教育家、世界浮游植物实验生态学领域先驱朱树屏,鱼类养殖学家、家鱼全人工繁殖技术创始人、“四大家鱼之父”钟麟,还有在不同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费鸿年、冯顺楼、刘恬敬、夏德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赵法箴、雷霁霖等。


      朱元鼎教授生平:
      中国著名鱼类学家和水产教育家、中国鱼类分类学奠基人。原名朱继绍。浙江省宁波市人。生于1896年10月2日,卒于1986年12月19日。192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34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0~1952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教,曾任生物系主任、研究院院长、理学院院长、代理教务长等职。1952年以来,历任上海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研究室主任,上海水产学院院长、名誉院长,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鱼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水产学报》主编。他长期从事中国鱼类的分类与形态学研究。1931年将有关中国鱼类的文献整理成《中国鱼类索引》,为研究中国鱼类分类提供了基础资料。1935年发表《中国鲤科鱼类之鳞片、咽齿与其牙齿之比较研究》,论述了鱼类演化和形态变化的关系,为鲤科鱼类分类提供了科学依据。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发表《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述》,以鳔的分枝和耳石形态变化、结合外部形态特征作为分类依据,使中国石首鱼类的分类系统趋于自然化。1979年他和助手合著《中国软骨鱼类的侧线管系统以及罗伦瓮和罗伦管系统》提出了新的中国软骨鱼类分类系统。此外还著有《中国软骨鱼类志》(1960)及论文40余篇。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分编委会副主任兼水产学科编写组主编,《南海鱼类志》(1962)和《东海鱼类志》(1963)的主编之一,《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1979)的编写人之一和《福建鱼类志》的主编。

(宣传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