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设专栏刊登“学实活动”系列评论文章

发布日期:2009-06-05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045设置

      为配合学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校报特在头版特辟专栏作为交流平台,刊登师生学习体会文章,以浓郁学校“学实活动”氛围,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积极、健康、有效开展。校园网也将陆续选登部分文章,供大家讨论交流。也希望全体师生能踊跃向校报(xiaobao@shou.edu.cn,行政楼608房间,电话61900273)投稿,积极为学校科学发展献计献策。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解决问题、取得实效
仇永民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校实现科学发展、加强内涵建设的现实需要。我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秉承问题意识,紧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框架和逻辑进路,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取得实效上,以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推进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进程。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现问题是前提。只有发现了问题、找准了问题,才能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校第七次党代会后,如何转变观念、增强能力,使我校高水平特色大学目标切实得以实现;更名后,如何拓展与做强海洋学科,使我校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学;搬迁后,如何变革管理体制机制,使我校适应远郊办学和大校园管理等现实难题,是我校干部、党员非常关心、经常思考的重大问题,也是我校亟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因。在预调研和学习调研阶段,学校成立了以校党委常委为负责人的7个专题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突出问题和师生反映强烈、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经过初步梳理,共在学校层面征集到246个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问题。目前,学校正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的方式,征求广大师生对学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听取民意、汇聚民智。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是关键。要最终解决问题,仅仅发现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问题。一方面,必须仔细甄别哪些是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哪些是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哪些是师生反映强烈、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以上三类问题也可按另外的标准梳理为历史遗留的老问题、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体制机制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必须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认真设计可行的解决路径。只有仔细甄别了问题的类别、正确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在分析检查阶段,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将根据在各个阶段、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问题、剖析原因、明确方向,提出整改措施,形成分析检查报告,并接受群众评议。与此同时,校领导班子成员也将形成个人分析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决问题是重点。通过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突出问题,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上水平”,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通过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使“师生群众得实惠”,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价值所在。在整改落实阶段,学校将着力制定整改措施,并下大力气解决问题。在这一阶段,学校将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别提出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并明确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对那些已经具备条件,近期可以解决的问题,学校将采取有力措施,立即加以解决;对那些尚未具备条件或不完全具备条件,中长期可以解决的问题,学校将责成专人负责,待条件具备后再加以解决。对于可以即知即改的问题,学校早在学习调研阶段就已经整改了一批,如制定四个层次的人才计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缓解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开通居住区与学校间的早晚通勤班车,方便教师上下班;与南汇世纪联华超市联系,开通周末免费班车,方便师生购物;在学生宿舍区开设各类学生活动中心、开水供应点、洗衣房、家长来访接待站等,方便学生学习和生活。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科学发展,惠及了广大师生员工,增强了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将在分析检查阶段和整改落实阶段进一步采取措施,及时整改已经具备条件的问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让师生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校报687期第一版 2009年4月30日)

进一步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努力提高学校科学发展水平
校报特约评论员

      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有一点说得非常明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2000年以来,我们学校基本实现了三个重要转变,并于去年,又成功更名为海洋大学,顺利搬迁浦东临港新城。应该说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仍有一些传统思想观念正制约着我校进一步向前发展。
      一是比较多地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规模的自给自足的个体经济模式,从而产生了以“追求小而全,各自为政;眼界狭窄,缺乏协作精神,缺乏整体意识,缺乏团队精神”为特点的思想。
      我校在深化各项改革方面也受此思想影响,各学院、各部门只注重自己的发展,自己分管的工作。至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质量、教学规律等等,在这里并不比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更为重要。分散性、封闭性、低效性,成了学校学科发展、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软肋,与现代社会文明中高度的集中性、开放性、创新性特点不相适应。此外,不管是否有利于学校、有利于整个事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和人就支持,对自己不利的、影响自己眼前利益的则反对,缺少换位思考,等等。这些思想如长期存在,将会使学校的管理缺乏公平和效率,将会导致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缺失,从而阻碍学校的发展。
      二是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缺乏永不松懈的创新精神。虽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整体来说我校还是一个发展中的高校。当前上海正在建设金融、航运中心后,南汇并入大浦东后,学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这需求我们在脚踏实地的同时,更要仰望天空,放眼世界;要求我们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突破条条框框,提出富有创意的想法;主动与国家、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接轨,以创新求作为,以作为求地位。在学校实现更名及搬迁后,需要我们探索更多、更好的管理方法,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完善校院两级管理,分工明确,守土有责;凡事要有规则,切实减少校内会议,少议常规事,多议创新事。当然,改革创新是利益的再调整,必然会遇到阻力,必然会得罪人,需要勇气与魄力。
      为了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首先,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保证。第三,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要着力构建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无论是机构设置、分配制度、课程安排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同时,统筹个人利益和学校、学院的集体利益,统筹学院、系和学校的整体利益,统筹学校、学院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把我校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平特色的大学。(校报688期第一版  2009年5月15日)

(宣传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