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上午,200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主持会议。市领导刘云耕、殷一璀、沈红光、丁薛祥、钱景林出席会议。副市长沈晓明宣读了表彰决定。

我校水产与生命学院由成永旭教授主持的“中华绒螯蟹育苗和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项目荣获200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何培民教授主持的“富营养化水域生态修复与控藻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0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自2003年至今,我校年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并已连续4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我校由封金章副校长带队,获奖老师代表成永旭教授、何培民教授、张根玉研究员、张饮江教授以及科技处处长助理王伟江等一起参加了颁奖大会。

成永旭教授率博士服务团在崇明县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成永旭教授在主持项目中,与团队成员和协作单位紧紧围绕我国中华绒螯蟹育苗和养殖实践中制约河蟹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数十年来,系统研究了河蟹的性早熟机理和脂类营养对河蟹生殖性能和苗种质量的影响机制,创造性地建立了"河蟹亲本强化育肥培育技术"、"河蟹育苗生物饵料培养及营养价值评价技术"、"土池低盐度生态育苗技术"、"综合强化法培育一龄蟹种新技术"、"河蟹营养生态饲料配制新技术、以及以"河蟹养殖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为基础的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当涂模式”、盘锦地区稻田生态养蟹模式- “盘山模式” "等多项系列化技术成果,并对各项技术优化、集成推广, 解决了中华绒螯蟹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河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使我国河蟹养殖业成为世界蟹类养殖业中的奇迹。项目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 9篇, 16篇重要论文被SCI引用30次,71篇核心论文被中国引文数据库(CNKI)引用 622次。申请国家专利7项,获得授权4项,培养研究生25名,出版著作5部,其中国家级教材2部。

何培民教授向来宾介绍科研项目
由何培民教授带领的“水域生态环境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团队经过多年努力,系统研究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富营养化景观海域和水域生态修复和控藻工程技术,可有效降低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抑制赤潮和水华发生。海水水质由原来IV-劣IV类可提高到I-III类,透明度由原来0.5 m提高到3-6 m,并有效控制了赤潮发生;淡水水质由原来V-劣V类提高到II-III类,透明度由原来0.5 m提高到1.5-3.5 m,从未发生蓝藻水华现象。这些技术已应用于上海景观海域、湖泊、河道等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正向全国推广应用。共发表论文和著作106篇(部),其中SCI论文7篇,申请专利12项,授权专利5项。
(水产与生命学院 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