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3日下午 ,由水产与生命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名师面对面”主题系列活动于学院A101报告厅举行第三场报告。本次报告人为研究生部主任、水产与生命学院博士生导师施志仪教授。在讲座中,施志仪教授与广大研究生面对面交流了自己从学医转到学水产的特殊经历、人生感悟以及学术科研。
施志仪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主要研究专业方向为细胞分子生物学及鱼类分子遗传学。
在讲座中,施教授对创意、创造和创新的含义进行了诠释。他指出,创意是指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如构思等,创造首先需要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而创新是指创立或创造新的。它们既相互区别,又有着逻辑上的联系,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创意是首位的,决定创新的实现。然后,施教授重点讲解了进行蚌外套膜细胞的原代培养,并且将该技术应用于生产,证明体外培养的外套膜外表皮细胞育珠可以形成有核珍珠等科研成果。
施教授的讲座引发了学子们的思考,不时有同学结合实际就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等问题纷纷向施教授提问。施教授先后对“如何写好文献综述”、“如何设计开题报告”“找工作过程中,如何对自己定位”等众多学生深切关心的话题,结合自身经历逐一解答。报告厅内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学子们唯以热烈持久的掌声表达对施教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施志仪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主要研究专业方向为细胞分子生物学及鱼类分子遗传学。
在讲座中,施教授对创意、创造和创新的含义进行了诠释。他指出,创意是指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如构思等,创造首先需要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而创新是指创立或创造新的。它们既相互区别,又有着逻辑上的联系,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创意是首位的,决定创新的实现。然后,施教授重点讲解了进行蚌外套膜细胞的原代培养,并且将该技术应用于生产,证明体外培养的外套膜外表皮细胞育珠可以形成有核珍珠等科研成果。
施教授的讲座引发了学子们的思考,不时有同学结合实际就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等问题纷纷向施教授提问。施教授先后对“如何写好文献综述”、“如何设计开题报告”“找工作过程中,如何对自己定位”等众多学生深切关心的话题,结合自身经历逐一解答。报告厅内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学子们唯以热烈持久的掌声表达对施教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水产与生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