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突破

发布日期:2010-06-22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3115设置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近日揭晓,我校经管学院副教授胡麦秀博士的“技术-环境壁垒与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社科部副教授邹晓升博士的“上海钱业公会事业史”项目获得资助。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年度基金项目,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突破。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注重项目培育和申报质量。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学校每年投入30万元的人文社科专项,扶持鼓励校人文社科学研究,今年所获2个国家社科项目均接受过校人文社科专项的资助。在学科建设工作的推动下,我校各学院纷纷推出各种举措,加强各类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力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海洋科学学院褚晓琳老师的《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中的预警原则》书稿获2009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我校黄晞建教授申报的《以系统工程学视角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案研究》课题获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助。上海高校只有6个项目入选;经管学院陈璇老师获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青年项目资助;蒙少东教授和张效莉副教授分别获得2008和2009年市社科规划项目。杨正勇教授的2007年立项的市哲社项目结题获良好,并成功获得2009年度国家自然基金资助。
      从我校今年获得资助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来看,它们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与国家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紧密相联;二是具有较强的学术特色。因此,深入学习与把握国家各种发展方针政策,将视角投向社会发展和建设一线,努力在时代性、区域性、民族性上凝练科研特色,既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是提高我校高层次科研项目命中率的重要保证。
      据悉,今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个学科全国共受理申报27000项。所有申报项目第一轮全部实行了匿名通讯初评,每份申请书的论证活页都由5名同行专家评审。根据通讯初评的分数,并综合考虑申报基数和学科特点,按照计划立项数1∶2.1至2.5的比例择优提交会议评审。在第二轮评审中,会议评审专家按照专家主审、集体讨论、小组推荐、大组投票等规定程序,本着公平竞争、择优立项、好中选优的原则,从项多项通讯初评入围课题中遴选出2285个立项资助课题,平均立项率为8.46%。
      我们向胡麦秀副教授和邹晓升副教授表示祝贺,同时,我们将严格遵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认真开展科学研究,力争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国家哲社基金项目。

(经管学院 社科部 宣传部 科技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