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2日下午,时值上海高校第一位图瓦族学生布云吐·乙希毕业之际,长期以来资助其学业、关心其生活的新民晚报社领导、记者一行12人来我校看望被他们亲切称为“阿布”的布云吐。晚报副总编辑朱大建、党政办主任、文明办主任陈荣忠,科教卫部主任姚阿民、首席记者施捷,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黄晞建,人文学院院长张继平、宣传部部长江卫平、人文学院副院长高晓波等领导、晚报科教卫部记者出席了座谈会。
黄晞建副书记感谢新民晚报社对布云吐的关心、资助
朱大建副总编辑(中)希望加强校报双方合作
陈荣忠主任向布云吐颁发特约记者证书
布云吐同学激动地为来宾唱起了图瓦歌谣
布云吐来自图瓦村落,这是中国北方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聚居在被誉为“人间净土”的新疆阿勒泰禾木喀纳斯湖畔。依山傍水、建筑风格独特的图瓦人村落是我国保留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图瓦人村落。四年前,布云吐第一次来到上海,进入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上海水产大学,就读于人文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他因此也成为上海高校录取的首位图瓦村落大学生,这对布云吐来说绝非易事。自小早熟懂事的他和哥哥共同居住在两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木屋里仍刻苦读书,并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兄长乡邻的帮助读完了高中。由于生活费不够,他每到学校放暑假的时候,就常常骑马走上两天,到深山密林去打松子或打草来挣钱,手上留下了不少疤痕、老茧。他连续几年都是班长,还被评上“三好学生”,凭着坚韧毅力,他将求学之路延伸到上海。
黄晞建副书记代表学校就新民晚报社长期以来对布云吐的资助表示感谢,他指出,四年前学校响应国家支持西部发展的号召,决定招收偏远的图瓦学生,当骑着马,唱着歌,说着简单汉语的布云吐出现在他眼前时,就决定录用他。四年来,布云吐在学校、报社、社会的帮助下取得了巨大进步,加入了校武术队,学会了吉他,参加了义务支教活动,圆满完成了学业,即将志愿服务西部,成为一名光荣的西部志愿者。朱大建副总编辑表示:“看到布云吐同学如今取得的进步他表示很欣慰,同时晚报的发展要靠大家的支持,四年前我们与人文学院签订了共建协议,这些年来合作的很愉快,布云吐更是两家单位精神文明共建的一个见证,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亮点。今后双方还要加强合作,为民族和谐、为社会和谐共同努力。”新民晚报还聘请布云吐担任晚报大学生版的特邀记者。
座谈会上,布云吐对学校和报社给予自己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深情地演唱了歌曲《遥远的妈妈》。他表示,结束在上海的学业后他志愿回到家乡,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来建设美丽的家乡,支持家乡的发展。报社和学校的领导对布云吐的立志扎根西部、奉献西部的精神大加赞赏,共同表示布云吐的成才之路就是精神文明共建取得巨大成效的最好的见证,今后双方将继续加强共建活动。
(宣传部 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