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学院研究生展现海大尚“德”精神受赞扬

发布日期:2010-08-09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861设置

       宜昌英武长江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是水库网箱养鱼和餐饮相结合的企业。主养长吻鮠,此鱼是长江三峡的特产,因其无鱼腥味、无肌间剌,肉质鲜嫩、含脂量高(此脂肪内含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成为长江名贵鱼类,当地宜昌称为“长江肥鱼”,此鱼也是宜昌的“市鱼”。活鱼全部供应给上海,该公司在上海的餐馆就是湖北“楚炫堂”炖鱼馆,此鱼在炖鱼馆的价格188元/500克,深受沪上白领喜爱。“楚炫堂”在上海已开了5家链锁店,产品还是供不应求。
       上海世博会有一条“中华美食街”,每个省只给一个餐饮企业进驻作为该省的代表,湖北省就推荐“楚炫堂”,其特色就是生态肥鱼。因此,宜昌英武长江生态渔业有限公司从去年起就扩大了养殖规模,确保其优质产品直接供应给世博会。7月中旬,上海世博会湖北馆举办宜昌周,主要就是宣传“长江肥鱼”。对此,我校潘迎捷校长、水产与生命学院张澄沥书记和王武教授应邀出席了开幕式。潘校长作了讲话,向来自全国和全世界的参观者介绍这条鱼。
       但传统的网箱养鱼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为防止长江三峡水质遭受污染,确保长江三峡水质安全,我校与公司合作,研发了新型的生态型养鱼网箱。为此,在今年年初,黄硕琳副校长、李家乐院长亲自赴宜昌到该公司举行我校“产、学、研”基地揭牌仪式。与此同时,公司立项开展“长江三峡生态型网箱研制与水环境控制”项目的研究工作,此项目由马旭洲副教授主持。为此,他安排了二位研究生赴宜昌英武长江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开展生态型网箱的水质测试与调控技术研究,现已初见成效。

灾后的基地网箱

李猛同学在拉网箱

雷均镒同学和肥鱼

      
       鉴于我校对宜昌英武长江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在生态养鱼方面的巨大帮助以及我校研究生良好的实习表现,宜昌英武长江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特发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及表扬信。原文附下:
 
 
附件1:
   
 
尊敬的潘迎捷校长及上海海洋大学的全体师生:
       我公司宜昌英武长江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和贵校生命学院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三峡长江肥鱼的生态养殖科研项目。今年6月,贵校生命学院委派了两名研究生李猛同学和雷均镒同学到我公司三峡基地从事实习和科研工作。7月以来,基地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两位同学在抢险救灾和生产自救过程中,不惧个人安危,不畏艰辛和困难,吃苦耐劳,始终和员工一道拼在第一线,为基地救灾和恢复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展现出良好的80后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深受公司全体员工和基地附近村民的钦佩。对于上海海洋大学为我公司委派了这么优秀的研究生,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上海海洋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尚“德”精神,我们为贵校培养出这样高素质的人才感到骄傲和激动,在此我公司全体员工向贵校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感谢校领导,感谢全体老师,感谢生命学院,感谢李猛和雷均镒的同学们。
       太感谢了!
 
                            宜昌英武长江生态渔业有限公司
                                          2010年8月5日
 
 
附件2:
   
 
上海海洋大学
       贵校生命学院研究生李猛同学和雷均镒同学于今年六月被派到我公司宜昌英武长江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参加项目科研工作。自七月以来,公司基地所在地长江三峡库区处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期,天气变化无常,给基地的养殖生产工作带来了严重困难。7月28日晚7:30左右,基地所在的三峡库湾韩家湾村突降暴雨并伴随强台风,台风对基地的设施造成了破坏。在当时恶劣的情况下,两位同学很快从恐怖和惊吓中清醒过来,没有退缩,在自身生命受到灾害威胁的状况下,没有考虑个人安危,而是毅然和基地的工人一道奋力抢险,经过一夜的奋战,很好地保护了基地的渔业资源和设施。自7月29日开始,基地又出现了持续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到39度,而且受灾害影响电力中断,两位同学主动请战,和基地员工一起又投入了艰苦的生产自救。持续的高温使基地的多名员工中暑,在这种情况下,两位同学丝毫没有叫苦,超强度工作,从早上5:00工作到晚上9:00,为了自救工作抢时间,有时晚上要到九点才能吃上晚饭。看到两位同学的皮肤晒得黝黑,体力出现严重透支,仍然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坚持在生产自救的第一线,基地的领导和员工都感到心疼,由衷地表示佩服和赞赏。
       经过这次抢险自救,使我们看到了李猛同学和雷均镒同学身上表现出来的80后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面貌。对于两位同学不惧个人安危、不畏困难与艰辛、吃苦耐劳的优秀表现,我公司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表扬。
                           
宜昌英武长江生态渔业有限公司
                                                2010年8月5日

(水产与生命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