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关注我校世博志愿者服务

发布日期:2010-09-11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938设置

      自9月6日,我校世博志愿者入园服务以来,我校世博志愿者工作一直受到了新闻媒体个广泛关注。新华社、青年报、中国青年报、新闻晨报、新闻晚报、新民晚报、文汇报、上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均对我校世博志愿者工作进行了报道,现摘录部分以飨读者。

 

青年报:最年长辅导员世博园内站最后一班岗

  本报讯首席记者 朱文娟 再过10天,就是他60岁的生日,也是他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和世博园“白菜头”退役的日子。一转眼,上海海洋大学辅导员郭钊德老师已经做了近26年的辅导员工作了。作为沪上“最年长辅导员”和世博园里的高龄“白菜头”,他迎来了自己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可是在我看来,郭老师的心理年龄只有30岁啊,他很可爱!”他的学生却这样评价他。
      郭老师告诉记者,带世博“小白菜”是他最后一班岗,作为B片区第7小组的组长,他的工作就是负责给“小白菜”分配任务,协调工作,巡视志愿服务工作,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虽然天热人也容易累,但是和学生们在一起总是很开心,尤其是看到游客表扬自己的学生,就很高兴。”如今,已经在世博园服务了几天的他又有了心得,“我发现学不好外语真的是弱点,比如我们遇到外国游客问问题,我就完全听不懂更说不出了,所以我总是借机告诉我的学生,要好好学习外语。”(9月9日)

 

青年报:支教云南带回58人观博团 

  9月5日凌晨4点,当火车缓缓驶入上海南站时,即使刚经过一天两夜的漫长旅程,七林单巴和身旁的伙伴们,依然爆发出阵阵的惊叫声。为了这一天,他们,已经等待了近半年。
 这是58位来自云南的少数民族小朋友,年龄都在12至14岁之间,在上海海洋大学支援云南的志愿者唐曾的带领下,专程前来观看世博。
      这是一群从未走出过香格里拉的孩子,他们说:“上海好大,世博好美,真的希望能够多来几次。”(9月10日)

 

新闻晚报:小白菜提供360°心理按摩

  9月5日,上海海洋大学的莘莘学子们踏上他们期待已久的世博志愿岗位。在与海事和对外贸易大学的志愿者交接仪式中,海洋大学的特色心理指导:心理按摩操,为志愿者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主张。蔡雅琦博士,便是创造出这套“心灵广播操”的心理按摩师。
      “深度呼吸:瑜伽式的导入,让呼吸缓和心情,调节情绪。握紧双拳:将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感受肌肉紧绷到极致后的释放。自由律动:跳跃、唱歌,让身体的动感影响到快乐的神经。 ”3个简单易行的动作步骤,一套平凡有效的自我调节方式,这便是由蔡雅琦博士编排的 “快乐白菜”韵律舞。这位由海洋大学世博工作站为协助志愿者服务特别邀请的校内专家说,“当同学握紧双拳感受到肌肉极度紧张后,松开的那一刹那就产生一种释放的爆发力,这种外放的发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
      蔡博士强调,心里有不好的感觉,千万不要死压抑,而是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将它发泄出来。
      为了让“小白菜”们在这14天的志愿服务中更好地服务,细心的蔡博士还专门开通了24小时的心理咨询热线,并组成工作团队全天候为志愿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志愿者服务当中会遇到很多事,为了把服务做好,他们可能没有及时喝上水,可能没能吃饱午饭,可能游客的抱怨让他们顿时感到异常委屈了。这时候,同学们就可以来找我们。 ”
      “及时发现同学们在承担志愿服务时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小情绪、小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非常重要。 ”蔡博士说,他们在每个片区都设立了承担特殊任务的志愿者岗位:“心理员”,他们为其他志愿者纾解压力,能更好地避免志愿者由于压力大和炎热天气引起的“情绪中暑”。海洋大学的每一棵“小白菜”在志愿服务期间,每天上岗前都会拿到一份志愿者专题日报。这是一份由学生自行编辑的草根志愿者报,讲述前一天发生的趣闻轶事,让“快乐白菜帮”里的每一个志愿者在上岗前都有个好心情。报纸的第四版设立了“心灵鸡汤”专栏,每天由蔡博士根据志愿者的心理状态和工作心理发布相应的励志散文。通过优美的文字将志愿者共性的问题缓缓道来,并提供解决的心理药方。(9月10日   A1叠09:世博)

 

新闻晚报:教师节前两名老教师以身作则显师德
——老教授卖房设基金助学 老白菜服务世博当退休礼(摘录)

同事带小外孙“探班”送上教师节惊喜

      □晚报记者 杨玉红 实习生 张倩雯
      在上海世博园区,“小白菜”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在这群熟悉的身影中,还活跃着一群“大白菜”,他们的热情不输于年轻的“小白菜”。
      最热门的交换徽章对象,每天来回解答“小白菜”们的疑惑……这些天,就有那么一位两鬓花白的“大白菜”、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级志愿者”郭钊德受到“小白菜”、游客们的欢迎。
      交换徽章也是种乐趣
      今年9月中下旬,郭老师就将退休。对此,郭老师却反复地说,在退休前能当回世博志愿者,这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是自己收到最好的退休礼物。
      早晨五点起床,五点半就等候在校车旁迎接“小白菜”……在海洋大学临港新城校区,郭老师总是早早守候在校车旁,等待学生们到来;在世博园区,郭老师负责的B片区美食街附近的巡逻工作,帮着“小白菜”们解决各种难题,呵护“小白菜”们成长。
      每晚,在世博园里忙碌了一天的郭钊德还会召集学生志愿者负责人开会,评选“每日之星”。
      在世博园区,郭老师特别吸引人注意,原来,在他的挂带上“挤”满了徽章。年近六十的他有颗年轻的心。
     “老师,我用三个‘大饼章’换你一个‘金属章’,好吗? ”……把学生当孩子看的郭老师,也成了“小白菜”们交换徽章的对象。郭老师笑道:“将自己收集的新徽章也会和学生们一起分享,这是一种乐趣”。
      教师节礼物是2岁外孙“探班”
      明天是郭老师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教师节,也是他在世博园区中度过的一个教师节。这天,郭老师本来以为就像平日的工作日一样,上海海洋大学的老师们给他准备了一份意外的惊喜——抱着郭老师刚满两周岁的外孙来志愿者岗位,看望郭老师。
      当听到小外孙9月10日也会去世博园看他时,郭老师一时没有反应过来,3秒钟之后才说:“那真是太大的惊喜了! ”郭老师说,只要有时间,他几乎天天和小外孙呆在一起,教他唱儿歌。从8月27日至今,郭老师因为要做志愿者,快两个礼拜没有见到小外孙了。前不久刚接到一个电话,郭老师接起来一听,就听到自己的小外孙满是哭腔地说:“公公,快点回来啦! ”说完电话不小心挂了,郭老师很是着急,立马打了回去,小外孙一听到外公的声音就嚎啕大哭起来。
     “将来,小外孙长大了,我一定鼓励他去做志愿者。 ”郭老师开心地说道。
      学生策划神秘生日会
      海洋大学不少学生谈及郭老师的工作点滴如数家珍。一位学生说,郭老师会自己跑到图书馆自修室,了解考研学生的学习情况。 07级李晨踢球脚踝受伤,他送去医院并安慰李晨远在新疆的家人。07级刘丹霞半夜时分需马上就诊,郭老师亲自送其去医院。出生于1989年的唐晓辞是郭老师带过的最后一届学生,谈及郭老师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小唐说是“对未来的关注”,老师用长远的目光来看每个人的成长,引导大家思考未来的路。 “我们准备在教师节的时候提前为郭老师过生日。 ”(9月9日   A1叠04/05:深度)

 

文汇报:小白菜,世博园里谢师恩(摘录)

      作者:李雪林 选稿:赵菊玲
    昨天是第26届教师节,也是世博年的教师节。世博园里的小白菜们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一片敬意,而一些教师也走进园区慰问自己的学生,度过一个难忘的节日。
  感谢师恩爱心接力
  昨天一早,一场特殊的爱心接力在园区内展开,当天上午上海海洋大学每个片区的志愿者们都拿到了一块爱心拼板,这14块拼板在各大片区内传递,从中国馆到世博轴,从D、E片区到城市最佳实践区,展板传制了世博的每个角落。游客和小白菜们纷纷在展板上写下对教师的寄语和祝福,激发浓浓的师生之情,也让游客们再次回忆起学生时代的青葱岁月。
  昨天上午11时,14块承载着志愿者和游客浓浓爱意的拼板通过传递终于在志愿者广场汇聚成一个爱心的形状,此时园区的小白菜们用列队的形式,“写”出了“老师,我爱你”的心声。从而表达志愿者对于老师“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的感谢。
  刚刚新婚不久就放弃蜜月进园服务的上海海洋大学徐灿老师及延迟退休“站好世博最后一岗”的郭钊德等教师志愿者代表也到了活动现场接受同学们的祝福。同学们向老师们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向老师们送上了世博纪念章。“老师,感谢您!”整个世博园都沉浸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之中。(9月11日)

 

中国青年报:世博园里谢师恩

     

 新华社记者 裴鑫摄

      9月10日,上海海洋大学的志愿者们正在世博园内写下对老师们的祝福。
      当日正值教师节,50多位正在上海世博园内服务的上海海洋大学的志愿者们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们深深的谢意和祝福。(9月11日)
   

(宣传部 校世博志愿者工作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