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余项校园“金点子”亮相首届“工程优化大赛”

发布日期:2010-11-05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355设置

     习惯了在60cm宽的课桌上写写画画,你是否感觉到有点捉襟见肘?在占地1600亩的校园里行走,是否有点犯晕?11月2日,由我校工程学院主办的首届“工程优化大赛”上,由全校同学参与设计的50余项校园“金点子”纷纷亮相,这些”金点子”围绕同学们平时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对象提出了优化设计。

     “现在的课桌长度要求不达标,人舒展不开;肘部悬空,易让人疲劳;现在的椅子长时间端坐,臀部易感到酸疼;下雨天学生的雨伞无合适地位置放置……”作为一名学生,工程学院朱雅雯觉得:“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教室中度过的。教室布置及舒适程度直接影响到我们一天的精神状态。”为此。借助大赛良机,朱雅雯同学与其他四位同学组成小组,运用所学的人体工程学等专业知识围绕我校教室的课桌椅开展了工程优化设计。
      经过实地测量、问卷调查、严密计算,朱雅雯小组向评委们交上了答卷:将课桌长度改为65.5cm将可放置更多物品;将水平课桌面倾斜10度,人在书写时颈椎、脊椎能自然挺直,不必再刻意低头、弯背;在课桌边安置挂钩和可翻折的圆形环解决了放置雨伞的难题;椅背顶端设计为圆润的圆弧形,同学们将坐得更舒适……。
      为帮助初入新校区的新生和访客出行,王玥莹小组开发了一套校园最短路径查询系统;为了让现在的公交站台更优化,余戴琴同学领衔的“智胜联盟”团队则给卢浦大桥公交站台给出了优化“良方”。据统计,本届大赛吸引了全校53个团队进行,参赛作品校园最短路径系统设计、生活广场需求分析与优化设计、卢浦大桥公交站台优化设计、寝室布局优化设计、教室桌椅优化设计等贴近实际、讲究实效,大都来源于同学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大赛同时得到了上海大学阚树林教授、上海海事大学马捷教授等评委的高度称赞。工程学院王明华书记在大赛上表示,“工程优化大赛”旨在培养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为在全校营造浓郁的学生创新氛围,大赛将面向全校学生每年举办一次。经过小组演示、答辩和评委审评,最终大赛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7名。

(工程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