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组长、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李应森教授,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白遗胜研究员一行三人,在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科外处徐君调研员、省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组长徐君卓的陪同下,12月21日到省级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德清进行调研和考察。
在王根连董事长的种稻鳖池边,看到王董首创的稻鳖轮作模式,连声称赞。认为稻鳖轮作模式是比较成功的稻田种养新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打破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的行业壁垒,实现了跨学科联合,在两个学科的交融中建立新的增长点。这一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种、养结合,构成稻鳖(鱼)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保持和改善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和重复利用,使之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食品安全型的产业,产品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践行了水稻 + 水产 = 粮食安全 + 食品安全 + 生态安全 + 农民增收+企业增效,“1 + 1 = 5”模式。
专家们一致建议加强“稻鳖轮作模式”的内涵研究,不仅为养鳖户改变传统的养殖方法,推广稻田种养新技术做出了示范,而且更重要的是初步摸清中华鳖在稻田中除草、除虫、松土、增氧、均衡、均匀施肥的详细数据。为建立“稻鳖轮养”的理论,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专家们的咨询、答疑和建议受到养殖户的好评和欢迎。
王武教授一行在青虾合作社现场调研
王武教授一行重点考察了吴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详细了解德清县青虾和中华鳖养殖生产、投入、产出及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产品销售问题等情况,对养殖户提出的问题作了详细解答。针对养殖户提出的大型藻类过度繁殖问题,王武教授提出了平衡营养盐,通过培养底栖硅藻和其他有益藻类来抑制有害藻的生长;寻求摄食藻类的混养品种的解决办法。如投放细鳞斜颌鲴既可抑制有害藻的生长,还可增加池塘养收益,一举二得。另外青虾池种植水稻也可获多种效益。王武教授还提出利用青虾养殖池,增加放养河川沙塘鳢,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建议,立即得到归毛头总经理的共鸣,并探讨了河川沙塘鳢的人工繁殖方法。王武教授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归总经理交谈甚欢,相约明年春天再次有关技术进行详解并培训稻虾综合种养殖新技术。在王根连董事长的种稻鳖池边,看到王董首创的稻鳖轮作模式,连声称赞。认为稻鳖轮作模式是比较成功的稻田种养新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打破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的行业壁垒,实现了跨学科联合,在两个学科的交融中建立新的增长点。这一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种、养结合,构成稻鳖(鱼)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保持和改善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和重复利用,使之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食品安全型的产业,产品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践行了水稻 + 水产 = 粮食安全 + 食品安全 + 生态安全 + 农民增收+企业增效,“1 + 1 = 5”模式。
专家们一致建议加强“稻鳖轮作模式”的内涵研究,不仅为养鳖户改变传统的养殖方法,推广稻田种养新技术做出了示范,而且更重要的是初步摸清中华鳖在稻田中除草、除虫、松土、增氧、均衡、均匀施肥的详细数据。为建立“稻鳖轮养”的理论,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专家们的咨询、答疑和建议受到养殖户的好评和欢迎。
(水产与生命学院 李应森)